第十五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在合肥顺利召开
时间:2018-08-03      来源: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



  2018年7月25-27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于安徽合肥市顺利召开。会议以“分析测试,服务民生,驱动创新”为主题,围绕生命科学、环境和食品安全科学、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等学科领域,展示和交流了近年来研究开发的分析测试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渝英女士、副秘书长兼第六届青委会主任委员李红梅研究员、组织部长尹碧桃女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新祥教授、天津大学王勇教授,顾问委员会的嘉宾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廖杰研究员、陆军军医大学孙玮教授、清华大学朱立教授作为大会嘉宾出席本次会议。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周江、王晓春、周平、梁琼麟、宋杨以及中国科学院,中国计量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国家级分析中心的20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改image001.jpg

会议现场


改image002.jp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秘书长兼第六届青委会主任委员李红梅研究员主持大会


改image003.jp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为大会致词


改image004.jp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江桂斌院士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渝英亲切交谈


  大会开幕式由第六届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计量院李红梅研究员主持。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为开幕式致辞。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成立于1989年,30年的时间里,青委会始终致力于帮助青年人成长,搭建起青年分析测试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迄今为止青委会共举办十五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众多的青年学者通过此平台迅速成长,如今都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科院院所及企业的骨干。

  本次大会学术交流设大会特邀报告以及生命分析、环境与食品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和标准物质三个领域的专题报告。特邀报告环节,大会特邀嘉宾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带来题为《分析测试和仪器的创新与国家需求》的报告。江院士谈到, 高水平分析仪器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发展对分析仪器提出了在线、原位、在场、实时、成像、快速、高通量、低成本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可靠性则是分析仪器的本质与核心问题。报告回顾了色谱、质谱、原子吸收等几类分析仪器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并指出当前环境领域、民生领域、基础研究为仪器研制提供了重要机遇,尽管我国分析仪器目前仍面临管理体制不完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视野与前瞻性不够、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但分析测试工作者仍在为此不断创新。江桂斌院士课题组承担自然基金委专项,正致力于研发高通量多功能组毒理学分析系统。


改image005.jpg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作报告


  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课题组从离子液体直接萃取分离生物大分子、基于离子液体调控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两个思路入手,开展了用离子液体萃取核酸、萃取蛋白质并应用于蛋白质分离、检测、传感等系列工作。研究显示,离子液体结构和性能的多样性提供对核酸、蛋白质吸附分离的新方法;改变离子液体的结构和状态可调控其对蛋白质吸附分离的选择性;离子液体的光学性能提供了蛋白质分析传感的新途径;结合量子点可实现多蛋白质的灵敏识别。


改image006.jpg

东北大学王建华教授作报告


改image007.jp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江教授主持下半段大会特邀报告


改image008.jpg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李红梅研究员作报告


  李红梅研究员指出,计量技术和具有计量溯源性标准物质是环境检测数据质量保证的技术基础。以质量平衡法、定量核磁技术和同位素稀释质谱法为核心技术,开展的准确定量新技术研究、系列的校准标准和复杂基体的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支撑了应用,包括水、气、土壤、沉积物等,并取得检测与校准标准的国际互认。环境标准物质及计量技术正面临新技术、新物质、新基质的挑战。以环境监测领域需求引领,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结果的有效性为目标,更快更好地提升服务能力。

  糖基化研究面临低丰度、强极性、难检测等难点,需解决细胞选择、目标分子选择及方法简化等关键问题。张新祥教授报告遵循“蛋白质糖基化修饰-富集、分离、检测-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研究思路,重点介绍了用于糖分离检测的CE及CE-MS技术、标记试剂设计与衍生、同位素相对定量、高灵敏度CE-UV及CE-MS分析等方法。结论显示,CEMS灵敏度极高,在糖基化分析中有特长,表观基因组中变化可以达到单细胞水平。


改image009.jpg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新祥教授作报告


  王勇教授课题组在分离及识别材料的点击开发、分析应用及构效关系方面展开研究,涵盖手性色谱、点击化学及荧光分析,成果有三唑单臂桥联环糊精手性材料的可控点击制备、三唑单臂桥联空间效应环糊精手性材料的可控点击制备、亚三微米环糊精手性材料的可控点击制备等。课题组未来还将在面向应用的手性/离子液体色谱、场效应手性传感及柔性传感器件、独特识别能力的荧光分子开发等方向展开研究。

  

改image010.jpg

天津大学王勇教授作报告


  上述特邀报告为与会的青年学者带来了分析测试领域尖端研究的最新成果,令青年学者们感觉到不虚此行,享受到了一场科研的饕餮盛宴。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会展部宋杨主任介绍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要工作,包括举办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暨展览会(BCEIA)、开展分析测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开展分析测试技术咨询和培训、开展分析测试标准化工作、设立和组织评审CAIA奖/BCEIA金奖等,见证了中国分析测试行业发展进程。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暨展览会将于2019年10月23-26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改image011.jp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会展部宋杨主任介绍协会的工作


  在生命分析、环境与食品分析、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三个分会场进行了50场精彩的分会报告。来自不同分析测试领域的青年学者将个人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和交流,会场学术互动氛围浓厚,每一位参会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个人未来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知识储备,同时也为不同领域间的交叉融合以及与不同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本次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会议规模空前,参会人数200多人;参会专家层次高,既有特邀报告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重量级科学家,分会报告人也精英荟萃,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海归青年科学家等分析界知名学者占报告人三分之一。另外,三个主题分会场的设置提高了青年学者之间学术沟通的效率,对不同领域感兴趣的参会者可以有选择性听取不同时段的报告,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改12(王晓春0803)第十五届全国青年_页面_08.jpg

生命分析分会场报告人风采


改13(王晓春0803)第十五届全国青年_页面_09.jpg

环境与食品分析分会场报告人风采


改14(王晓春0803)第十五届全国青年_页面_09.jpg

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分会场报告人风采


image077.jpg

第十五届全国青年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合影


  会议期间还同时召开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8人,秘书长1人及委员63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周江教授当选青委会第七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鞍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王晓春教授、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邓昱副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党委书记梁琼麟研究员、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吕弋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冯流星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金芬研究员、吉林大学化学系宋大千教授、天津博纳艾杰尔有限公司王宛高级工程师当选青委会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所冯流星副研究员当选秘书长。


改image078.jp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合影


改image079.jpg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周江教授讲话


  新当选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周江教授代表青委会第七届学术委员会讲话,并交流研讨2019年工作重点。青委会将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指导下,团结更多青年学者,做好青年分析测试学者交流平台的搭建工作。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