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有关企业和会员单位会议在京举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使企业负责人和科研单位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国家科技计划与相关政策,掌握国内外分析仪器市场发展方向,2018年1月25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召集有关企业和部分会员单位在京举行会议,邀请科技部领导和专家到会作报告,1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部尹碧桃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组织部尹碧桃主任主持会议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张炳清副司长作了题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报告。目前,我国在高温超导、量子理论、干细胞研究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研究成果,但在成果转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成果转化周期较长,难以变成有效的生产力。科技创新,需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措施,包括培育科技型企业、激励企业创新行为、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合作、营造良好企业创新环境等,在市场化进程中,力争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主体、研发投入主体、科研组织主体和成果应用主体。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张炳清副司长作报告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吴学梯副司长作了题为《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展》的报告。2014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正式启动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按照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明晰政府与市场关系、坚持公开透明和社会监督这5项改革的基本原则要求,目前基本形成了新的五类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整合力度最大、涉及部门最多、社会关注度和影响最大的科技计划改革项目,2011年科技部设立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也列入其中。近年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继启动了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材料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等多个重点专项,并围绕“中国制造2025”、“能源发展战略行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互联网+”等热点研究领域进行布局。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吴学梯副司长作报告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杨咸武副司长作了题为《先进制造与科技创新》的报告。报告指出,当前智能化、服务化和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挤压和严峻挑战: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发展战略,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其他发展中国家依靠低劳动力成本抢夺中低端产品市场。德国提出“工业4.0”,率先实现产品研发制造模式的个性化与智能化;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通过打造高度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大数据与智能生产的无缝对接;我国也提出了旨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正式开启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国家战略。与此同时,制造业服务化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产品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服务、离散制造等特性日益凸显。绿色制造是制造业的另一个发展趋势,要求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和工艺、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供应链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深化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采取“三去一降一补”,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地位,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计划进行引导,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杨咸武副司长作报告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根据最新一期的SDI报告就全球分析仪器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解读分析。报告中2015年的数据为实际数据,2016-2020年的数据为预测数据。2015年市场需求最多的是生命科学仪器,其次是色谱仪器;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是质谱仪器,其次是表面科学仪器;北美地区对仪器的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欧洲,两者占到全球分析仪器市场需求量的三分之二;仪器需求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其次是亚太地区和印度;需求量最多的领域是学术研究,其次是制药工业。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作报告
会后,参会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希望协会能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搭建政府、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并为国内仪器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咨询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