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EIA 2017学术报告会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分会顺利举行
时间:2017-12-03      来源: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2017年10月9日,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期间,10月9日和11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计量院)承办的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分会在国家会议中心308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计量院化学所所长李红梅研究员任分会主席。


改一.jpg

BCEIA 2017学术报告会化学计量与标准物质分会现场


  本次分会共收录摘要57篇(其中,大会报告1篇,分会特邀报告20篇,普通口头报告2篇,报展34篇),与2013年的19篇和2015年的33篇相比,参与度不断提升。来自国际计量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百余名代表参与了本次分会学术交流。

   

改二.jpg   

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相关企业等的会议主题相关的墙报


   “精准改变世界,计量增进互信”是本次分会的主题。分会邀请了国际计量局(BIPM)、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亚太实验室认可组织(APLAC)、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KRISS)、日本国家计量院(NMIJ)、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南非国家计量院(NMISA)、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临床实验室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机构的22位国内外化学计量领域权威专家,针对新版国际导则、食品安全计量、大分子计量、能力验证溯源性评价、标准物质与计量新技术等专题方面的前沿热点领域研究重点进行了技术报告。报告精彩纷呈,呈现出很多新亮点、新趋势,主要体现在聚焦计量技术前沿,关注食品、临床等热点领域发展,注重计量技术在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

  在共性导则方面,NMISA专家针对新ISO导则35:2017的实施、APLAC专家针对能力验证提供者和标准物质生产者认可的溯源性评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标准物质与计量新技术发展发面,NMIJ、KRISS、NIM和NRC的专家们针对高纯物质相关技术与标准物质研究及溯源体系建立等介绍了各自工作进展和研究心得;在临床大分子计量专题,LGC、国家临床实验室中心、中国计量院等单位的专家们针对新领域计量研究面临的技术挑战及能力验证溯源性的建立进行了精彩的分析;在食品安全计量专题中,专家们针对食品安全领域溯源体系的建立、标准物质的研制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李红梅研究员以“测量标准的计量学溯源性及等效性”为题作了本次分会的最后一个报告,从计量学溯源性与国际互认、测量标准的定值技术及NMIs溯源性与可比性的获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得到与会专家与代表的极大关注。

  会议就当今计量领域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加深了企业与计量的密切合作,凸显了计量对国家食品安全、卫生医疗、环境等领域的支撑作用。本次会议是化学计量领域的一次盛会,必将促进化学计量研究、标准物质研制与相关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

  报告会期间,为了让专家更直观了解标准物质等信息,分会特别安排了报告专家参观中国计量院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展区。中国计量院标物室的卢晓华研究员为专家们做了标准物质制备、销售等方面信息的介绍和问题的解答。

  此外,分会还组织了报告专家到计量院化学所和平里院区进行了实验室参观,包括有机、无机、质谱、食品等实验室。在参观过程中,对专家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参观后,与有合作潜力与意向的代表进行了合作交流和对口合作项目讨论。交流中,各国专家与中国计量院科研人员共同回顾了已有的“与BIPM的真菌毒素联合研发及能力建设与知识传播(CB&KT)”、“加拿大合作项目”、“中日韩标准物质联合研发”等项目的合作成果,并拟定了进一步的合作方案。对未来即将开展的合作项目,如“中国计量院与BIPM及南非、新加坡等国计量院‘农产品安全测量标准与技术示范研究及国际互认’国际合作项目”、“中国计量院与英国政府化学家实验室(LGC)在2016年合作备备忘录(MoU)下就有机分析、无机形态分析、临床精准医疗开展深入合作”、“中韩在临床化学、环境化学等领域的合作”、“加拿大高纯无机材料同位素及元素分析项目”等进行了商讨和确定。


改三.jpg  

合影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