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BCEIA 2017学术报告会电分析化学分会成功举行
2017年10月9日至11日,由中国测试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议暨展览会(BCEIA 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期间,10月9日和11日电分析化学分会顺利召开。
BCEIA 2017学术报告会电分析化学分会现场
本次分会邀请了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汪尔康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杨秀荣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第三世界科学院董邵俊院士,来自海外的7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4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特聘教授、千人计划获得者及相关专家学者到场,还吸引了众多对电分析化学感兴趣的观众前来聆听。多元化的代表组成,老中青三代学者的参与及学术分享,反映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对本次会议的重视,本次会议也为大家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分会在清华大学李景虹的策划组织下,开展了系列学术报告,对包括对生物电分析、生物传感器、纳米电化学、单分子检测、单细胞分析、电化学联用技术进行了专题报告分享。包括1场大会报告,27场分会邀请报告和17场分会口头报告,34场墙报展,总计79篇论文被收录参与到本次学术交流中。其中,口头报告的来源单位包括国内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和台湾国立大学在内的20多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7位口头报告的专家来自国外:澳大利亚2人,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各一人。
报告会上,李剑锋教授在大会上回顾了光谱电化学在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汪尔康院士分享了自己的课题组在基于生物需氧量监测(BOD)的基础上发展的水质的分析方法,相关仪器已经投入到了水质监测中,其中太湖水质监测站已经平稳地运行了三年以上;日本的Osamu Niwa教授介绍了关于金属纳米粒子嵌入的碳膜电极的研究,并利用其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发展了在生物化学和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张学记教授以基于新型智能纳米探针或界面的生物分析,并且介绍了很多电分析化学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任斌教授就单粒子的纳米电化学分析到动态系统监测做了分享;刘宝红教授介绍的则是生物传感和电化学反应的电化学分析研究;董绍俊院士介绍了电化学控制的荧光转换系统,阐述了体系中的荧光转换机制;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Robert A. W. Dryfe教授分享了石墨烯&二维材料的电化学原理以及相关的应用;李根喜教授介绍了电极表面的纳米结构组装对于疾病的标记蛋白测定,并对于相关研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徐国宝博导的报告内容则是基于硼酸脱除的电化学分析;聂舟教授分享了转基因荧光蛋白及其分子模仿作为生物传感和成像的新工具的研究,在实时监测、细胞检测、生物成像探针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鞠熀先教授分享了自己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转换以及信号放大方面的恶有关研究,从金属离子、核酸、蛋白质的高灵敏度的电化学监测介绍了科研工作,提出了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治疗、生物标记物应用上的挑战;来自美国的曾向群教授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电分析化学和电催化化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杨荣华教授分享了针对活细胞荧光成像的细胞辅助的原位信号放大的研究,从背景、动机、设计和应用角度做了一一讲解,总结了这种信号放大方法的三个优点,肯定了它在未来生物分析中的重大作用;苏彬教授分享了基于硅均孔型膜的电化学分析和分子过滤的研究;龙亿涛教授分享了在单分子界面的电化学传感的研究;来自韩国庆熙大学的Joohoon Kim教授分享了树枝状聚合物在电化学发光中的作用的研究;王雪梅教授介绍了利用荧光和电化学纳米探针来实现对肿瘤细胞实时追踪的研究;汪莉教授教授则从新型集成电极的设计到制备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傅迎春教授分享了针对氯霉素磁分离/浓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的磁性纳米粒子的电化学转化的研究,新的生物传感策略实现了整合的目标分离/浓缩和信号读出/放大,这一概念将为磁性材料的应用和食品安全的有效检测开辟新的方向。报告结束后,由杨秀荣院士进行了总结致辞,并祝愿各位科研工作者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本次分会报告涵盖了9场生物电分析报告,13场生物传感器报告,11场纳米电化学报告,4场单分子检测报告,3场单细胞分析报告以及4场电化学分析联用报告。充分展示了电分析化学发展立足基础理论,发展生命分析、单细胞和单分子分析,并进一步发展联用技术的特点。同时分会报告也立足电分析化学的基础性问题,注重于实践应用的结合,发展更加精准的分析方法,达到实用化的目的。充分交流展示了电分析化学近来在各相关领域最新的成果,指出了电分析化学各个领域在未来的发展思路和趋势,也有利于今后进一步地创新与交流合作。
电分析化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于继续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在单分子、单细胞的分析方面取得更多的进展,实现该领域的突破。同时发展电分析化学与其他分析方法联用的技术,加强实际应用,将器件小型化,便携化,发展实时可穿戴的器件、传感器也是电分析化学的一个发展趋势。
各位与会代表通过学术交流分享,得到了关于电分析化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新的实验方法技术的开拓、实验设计的提升优化的启发,进而为电分析化学的发展做出更多的成果、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