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圆满召开
2025年9月10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东会议区E311召开。来自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大学、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锡迅杰光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星博谱光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全国100余位高校学者、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出席。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全国性分析测试行业组织。在协会的理事长江桂斌院士、副理事长刘虎威教授等领导的推动下,协会于2024年下半年启动分支机构建设工作,并于12月委托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筹备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经过数月的精心准备,专业委员会于2025年3月26日获得正式批准。由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李华教授、中南大学卢红梅教授、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教授、湖南大学王童副教授组成的筹备工作组依规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最终确定于9月在第二十一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5)上举行成立大会。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推动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技术协同与创新应用,为我国分析测试协会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严格遵循协会章程程序进行,中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卢红梅教授进行主持。
中南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卢红梅教授 主持
会议特邀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刘成雁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的批复。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 刘成雁
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详细介绍了专委会的筹备情况。筹备工作自2024年启动,历经多次研讨与协商,最终确定了117名委员候选人,涵盖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单位,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的专业团队。他强调,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化学计量学人才分散在各个领域,我国急需成立相关组织促进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南开大学 邵学广教授
邵学广教授还介绍了专业委员会Logo的设计过程。8月12日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组在仪器信息网以及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微信公众号发布了Logo征集方案。8月25日,从来自10个高校与30余个设计单位共50幅作品中投票产生最终方案。大会赠送每位委员邵学广教授特别强调,波谱中隐含的“AI”元素象征着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叉与融合。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Logo
按照选举办法,大会现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以及常务委员。桂林理工大学的陈华舟教授为监票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研究员陈婷、江苏大学孙婵骏教授、仪器信息网的叶建为计票人。
投票现场剪影
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会议产生了分会第一届领导机构: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当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湖南大学吴海龙教授、西安石油大学/西北大学李华教授、中南大学卢红梅教授和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教授共同担任;秘书长由天津工业大学卞希慧教授担任,副秘书长由湖南大学王童副教授担任;会议还投票选举产生了39位常务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副理事长刘成雁教授为分会主要负责人现场颁发了聘书。
颁发负责人聘书现场
化学计量学作为分析测试的重要支撑方法,已经在数据处理、模型建立和信息挖掘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正在推动实验科学向智能化、自动化和高通量方向发展。二者的共同推进,将为分析测试领域带来新的思路与更广阔的空间。
本次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协会落实国家科技战略、顺应学科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它将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跨学科融合与协同创新,加速前沿方法和新兴技术在分析测试、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关键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合影留念
成立大会同期,9月10-11日还举办了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论坛,来自湖南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23位专家深度探讨了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航天航空、仪器设计、智能制造、食药快检、过程控制、精准医疗、新污染物监测等方向的最新进展。
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江桂斌院士的指导下,化学计量学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必将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现代化发展注入全新动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分析测试领域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