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著名光谱专家、MPT光谱仪发明人金钦汉教授
时间:2025-06-16      来源:仪器信息网

仪器信息网获悉,我国著名光谱专家、微波等离子体炬(MPT)光谱仪发明人、浙江大学金钦汉教授于2025年6月15日逝世,享年88岁。

 

金钦汉,浙江省东阳市人,1937年10月27日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吉林省光谱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微波化学委员会主任、全欧化学会联合会分析化学部观察员、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95年和1999年分别提名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他是我国最早开展微波化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在国际上首创了微波等离子体炬(MPT)激发光源,现已成功地用于原子发射、原子荧光和原子质谱分析,所发明的MPT光谱仪已产业化。

学习经历

1955.09--1958.08 东北人民大学化学系

1958.08--1959.09 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放射化学 毕业文凭

1965.01--1966.01 上海外语学院留学生预备部英语 结业证书

1978.08--1979.01 北京语言学院英语 结业证书

1979.06--08 英国Essex大学语言系英语

1979.08--1980.08 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化学系 访问学者

1980.08--1980.08 英国Manchester大学理工学院仪器和分析科学系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59.09--1960.09 吉林大学化学系 见习助教

1960.09--1978 吉林大学化学系 助教、教研室秘书

1978--1983.09 吉林大学化学系 讲师

1983.09--1985.09 吉林大学化学系 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1985.09--迄今 吉林大学化学系 教授;教研室主任(至1993年)

1988.08-1990.01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 访问教授

1990.09-1993.08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兼职博士生导师

1991.12-1992.09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 访问教授

1992.10-1996.01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院长

1993-迄今 吉林大学化学系(学院) 分析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理科)

1995.10-1996.01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 访问教授

1996.09-迄今 长春分析仪器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 副主任

2002-迄今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微分析仪器研究所;吉林省光谱分析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所长、中心主任

2003.09-迄今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博士生导师(工科)

2005年至今,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MPT研制历程

1985年,吉林大学金钦汉课题组首创了一种全新的微波等离子体激发光源―MPT;

1996年,金钦汉课题组与北京海光仪器公司合作研制成功了世界上首台单通道顺序扫描MPT原子发射光谱仪;

1999年,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公司实现了MPT光谱仪的商品化;

2000年,金钦汉课题组承担国家支撑计划项目“MPT全谱仪的研制”,并于2003年研制成功;

2011年,MPT全谱仪作为教学仪器在浙江中控实现了商品化;

2013年,由浙江中控为牵头单位承担的“千瓦级MPT光谱仪的开发”入选“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3年度拟立项项目”。

 

金钦汉教授曾于2014年获得仪器信息网3i奖评选的首届科学仪器行业研发特别贡献奖。评选委员会给出的获奖理由为:金钦汉教授常年在科学仪器研发第一线执着开拓,推动了微波化学和原子光谱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带领科研团队历经30年开创性的发明了“微波等离子体炬(MPT)激光光源”,并为该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金钦汉教授在即席发表获奖感言之后也动情地表示:“虽然我已经七十八岁了,但我还会继续工作下去,直到不能工作为止,报答在座的诸位,报答我们的国家。”

从微波等离子体炬(MPT)技术突破,到全谱直读 ICP 光谱仪的国产化攻坚,再到集成流路(IFC)芯片 - 数字 PCR 系统的前沿探索 ―― 在每一个或属世界首创、或属国内技术薄弱的高端仪器领域,金钦汉教授始终以拳拳之心推动产业化进程。他不仅为我国微波化学与光谱分析事业构筑起自主创新的基石,更以勇于创新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出大批分析化学领域的栋梁之材。如今金钦汉教授虽驾鹤西去,但他播撒的科学火种与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中国科学仪器研发事业砥砺前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