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观看超7.3万人!第十二届表面分析技术应用论坛暨表面化学分析国家标准宣贯会圆满召开
6月4-5日,由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电子能谱中心;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表面分析专业委员会;仪器信息网(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网站)联合举办的 “第十二届表面分析技术应用论坛暨表面化学分析国家标准宣贯会”网络会议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蔻享学术、科研云、邃瞳科学云等平台同步转播,线上观看人数累计超7.3万人。本届会议以 “AI+Science” 为主题,聚焦前沿技术与创新融合,为表面分析技术的突破与标准体系的完善带来全新机遇与挑战。
为期2天的会议,阵容强大,汇聚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欧洲科学院院士,4位国家杰青,6位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委员等行业权威专家,共有21位杰出的专家老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报告,成功吸引了众多行业内人士的踊跃参与,通过线上平台积极互动,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会议主持人:姚文清
清华大学 国家电子能谱中心 研究员/副主任,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08)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表面分析技术委员会 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 秘书长
6月4日-表面分析技术与应用专场
李景虹
清华大学 国家电子能谱中心 教授/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 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面向生命健康的智能生物分析化学》
生命系统作为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杂体系,其微观尺度的研究对理解生命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成像、单分子测序等高精度技术的突破,研究者们得以在分子和细胞层面深入解析生命活动的运作机制。李景虹院士就人工智能角度切入,深入报告了面向生命健康的智能生物分析化学。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入不仅显著提升了海量数据的处理效率,更推动了研究范式向智能化方向转变。当前,智能生物分析化学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现象解析、精准医疗诊断、创新药物研发以及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正在引发生命健康研究的革命性变革。这一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基础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更为人类健康福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张锦
北京大学 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报告题目:《AI赋能材料科学研究范式的探索》
材料学长期以来面临着体系复杂度高、数据标准化程度低、研发周期长等关键挑战,这些难题凸显了传统研究方法的局限性。AI技术的兴起为解决这些困境提供了全新思路:其强大的高维数据处理能力和多尺度分析优势,为材料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可能性。张锦院士从AI在材料表征、制备工艺优化及产业化应用等关键环节切入,系统探讨AI技术如何推动材料研究范式的变革。具体而言,AI技术有望在三个维度产生深远影响:建立标准化的材料数据库体系、提升基础研究的系统性和全局观、以及加速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应用的转化。AI,也许能为材料科学研究带来一个“不求甚解”但快速发展的全新未来。
蔡斯琪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应用专家
报告题目:《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及应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是表面分析领域中一种崭新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固体样品表面约10nm左右被激发出光电子的动能,进而对固体样品表面的元素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及价态分析。蔡斯琪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XPS原理、技术特点以及XPS在催化材料、电池材料、薄膜材料、电子器件等材料中的应用案例,旨在让科研工作者对XPS表面分析技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有所了解。
葛青亲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资深应用专家
报告题目:《基于Avantage的XPS自动化分析流程和XPS数据分析方法》
XPS 以元素化学态高敏感性和表面探测特性,成为解析材料表界面信息的核心技术。与其他表征手段联用后,可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样品分析,广泛应用于新材料、半导体、能源催化等前沿领域。在仪器智能化浪潮下,赛默飞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葛青亲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两大应用:一是全自动化无人值守采集分析,大幅提升检测效率与数据一致性;二是客户自定义模板分析,支持灵活配置参数,满足个性化检测需求。同时,将继续介绍基于 Avantage 软件的几种XPS数据分析方法,助力用户挖掘 XPS 数据价值。
余家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教授(杰青),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报告题目:《S-scheme异质结光催化剂界面电子转移XPS研究》
自然光合作用是绿色化学致力追求的终极目标。受此启发,可追溯至1911年的光催化技术正焕发新生,为人类当前面临的能源与环境危机提供了极具前景的解决方案,因而成为现代化学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单一光催化材料普遍存在光生电子-空穴对快速复合的问题,导致性能不佳。S-scheme异质结作为一种普适性策略应运而生,通过促进电荷转移与分离,显著提升了光催化效率。余家国院士聚焦S-scheme异质结的电子转移动力学研究,系统梳理其发展历程与关键表征技术,重点探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原位光照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等先进表征手段。通过填补这一关键研究空白,本工作旨在推动光诱导电荷转移过程的深入理解与技术突破,从而为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朱永法 清华大学/国家电子能谱中心 教授(杰青)/常务副主任
报告题目:《光催化自芬顿及新污染物的光催化净化研究》
朱永法教授在报告中重点探讨了光催化自芬顿体系的设计原理及其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针对新污染物治理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多级处理策略:1)通过三维多孔材料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富集,解决低浓度污染物捕获难题;2)利用高氧化电位空穴实现有机物的深度矿化;3)借助高还原能力电子完成还原脱卤/脱氟;4)开发芬顿及类芬顿体系实现污染物快速降解;5)光催化自芬顿技术,集富集、矿化与快速降解于一体,实现污染物的高速矿化。报告还深入分析了能源与环境催化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为发展高效、稳定的光催化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光催化科学的发展,也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冯林 爱发科费恩斯(南京)仪器有限公司 应用科学家
报告题目:《表面分析技术前沿进展及多领域联合应用探索》
表面分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科学研究以及高科技产业中。冯林在报告中从空间分辨、深度分辨和原位表征多个维度出发,介绍表面分析技术(XPS、AES和TOF-SIMS等)的最新进展以及在多学科领域中的综合应用,包括研究材料表面微区特征组分和化学态的空间分布;研究膜层组分的深度分布;对材料进行原位测试芯能级、价带和导带电子结构等。
祝艳 南京大学 教授(杰青)
报告题目:《原子精确催化剂组装构筑及应用》
近年来,具有确定化学组成与精确结构的金属团簇的研究在近十多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其催化性能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祝艳教授提到本研究创新性地以金属团簇为反应中心,通过介观尺度组装构建多相催化材料,系统探究其催化特性与作用机制。通过揭示团簇组装体的协同效应和复杂行为,发展高性能催化体系并拓展新反应类型。报告重点介绍金属簇基多相催化材料的设计策略,及其在新反应过程开发、催化机理研究和实际应用探索方面的进展,为催化科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刘丽银 雷尼绍(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报告题目:《雷尼绍拉曼光谱技术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
拉曼光谱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分子光谱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地质、生物、药物、环境等各种领域。凭借其分子指纹识别和原位无损检测的能力,拉曼光谱成为催化研究中表征活性位点、追踪反应中间体和解析失活机制的重要工具。刘丽银在报告中总结介绍了雷尼绍拉曼光谱系统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适用技术。
王珍 贝克斯帝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销售经理
报告题目:《近常压技术在表界面研究中的应用》
近常压技术是近些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类原位表征分析手段,它尽可能地在接近样品所需要的特设环境(如导入气氛、样品加热、电化学反应等)的真实条件下进行原位反应和原位测量,是接近工况条件表征的手段之一,是催化、材料、电化学等相关课题研究的定制化表征手段之一,王珍在该报告中介绍了近常压技术的技术发展,及其在表界面研究中的应用。
曹达鹏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杰青)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辅助催化材料设计的思考》
面对当前双碳政策的战略目标,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关注的焦点。然而发展高性能的催化材料是清洁能源催化转化的核心。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尤其是生命以及药物的研究中。怎样把人工智能引入到催化材料的研发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曹达鹏教授在报告中结合自己的研究,对人工智能辅助催化材料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思考,供大家商榷。
6月5日-表面化学分析国家标准宣贯会专场
陆兴华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08) 研究员/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介绍》
陆兴华研究员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标委会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领域发展态势和工作体量的快速增加,推动了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报告详细介绍了标委会的专业领域,涵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俄歇电子能谱(AES)等核心表面分析技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标委会主导修订了多项关键国家标准,包括表面化学分析词汇等重要标准。报告重点阐述了当前国家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方向,包括新分析方法标准的制定、现有标准的更新完善,以及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工作。这些标准化工作不仅规范了我国表面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体系,也为材料科学、微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标委会通过持续的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我国表面分析技术向更高精度、更广应用领域发展。
柳守杰 安徽大学/安徽吸收谱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副教授/创始人
报告题目:《台式xafs在能源催化材料中应用和发展》
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是表征材料局域原子/电子结构的有力工具,在催化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柳守杰教授提出,相比依赖同步辐射的传统XAFS,新兴的台式XAFS系统实现了实验室环境下的原位测试,具有操作便捷、维护简单、机时灵活等显著优势。该技术可实时追踪催化材料生长过程,精确解析活性位点结构演变与性能的构效关系,为高效催化剂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展望未来,随着能量分辨率的提升和元素检测范围的扩大,台式XAFS将在催化机理研究、材料理性设计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推动能源催化研究的创新发展。
蔡潇雨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08) 高级工程师/委员
报告题目:GB/T 42659―2023 《表面化学分析 扫描探针显微术 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测定几何量:测量系统标准》
国家标准GB/T 42659―2023(ISO 11952:2019,IDT)适用于高精度几何量测量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校准,蔡潇雨就此标准介绍了包括扫描轴间串扰、垂直度偏差、xyz轴校准因子等仪器特性的测量程序、所用的测量标样及测量不确定度计算方法,旨在规范SPM的校准程序,确保几何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赵欣 国创科学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报告题目:《材料原子尺度的“显微镜”-- 台式XAFS对材料配位环境与价态演变的精准解析》
X射线吸收谱(XAS)因其独特的元素分辨、化学态敏感和局域结构解析能力,被誉为材料原子尺度研究的"显微镜"。然而,同步辐射光源依赖导致的机时受限、样品禁运和原位测试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在时效性研究中的应用。为此,赵欣及其团队基于20年同步辐射研究经验,成功开发了系列小型化台式XAS谱仪,突破性地实现了通用型、宽能谱、多模态和快速扫描等功能。该技术已在过渡金属电催化CO2、含铀COF材料和Ti-MXene等体系的结构研究中得到充分验证,为能源材料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实验室级原子尺度表征方案。
吴正龙 北京师范大学/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08)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GBT 43663-2024表面化学分析 二次离子质谱 静态二次离子质谱相对强度标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吴正龙教授系统介绍了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技术要点以及适用范围等。作为我国首个针对静态二次离子质谱(Static-SIMS)相对强度标制定的国家标准,该标准确立了强度标重复性和一致性的评价方法体系,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标准空白。此标准对于定量分析,比对数据库,观测有意义的峰强变化都有巨大的实用意义。
张毅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08)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辉光放电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在表面化学分析中的标准化及应用》
张毅教授在报告中论述了辉光放电发射光谱分析技术的特点,解读了其在表面化学分析中多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规范要求,介绍了这些标准方法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控制和缺陷表征中的应用。
汪晓平 苏州华萃仪器有限公司 总经理
报告题目:《国产自研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与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技术突破与应用》
汪晓平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款突破性表面分析设备:XPS150-ESCA多功能光电子能谱仪和近常压光电子能谱仪。:XPS150-ESCA多功能光电子能谱仪具有高精度元素/价态分析能力,为材料表面改性研究提供关键数据;近常压光电子能谱仪突破真空限制,可直接研究材料在实际环境中的表面动态过程,特别适用于催化反应和能源材料研究。报告还简要介绍了动量显微光电子能谱仪与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展示企业在光电子能谱仪领域的全面技术布局。通过这四款系统的协同应用,可实现对材料表面成分、电子结构及动态演变的全方位表征,为科研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支持。
卓尚军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SAC/TC 608) 研究员/委员
报告题目:《GBT 42518-2023 锗酸铋(BGO)晶体 痕量元素化学分析 辉光放电质谱法》
卓尚军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家标准《锗酸铋(BGO)晶体 痕量元素化学分析 辉光放电质谱法》(GBT 42518-2023)的起草背景、标准方法的主要内容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给出重要应用示例。BGO晶体痕量元素的辉光放电质谱检测方法,解决了传统技术检测限不足的行业难题。通过规范样品制备、仪器参数和数据处理等关键环节,显著提升了痕量元素分析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刘芬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全国表面化学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608) 研究员/顾问委员
报告题目:《GB/T 28893-2024 表面化学分析 俄歇电子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测定峰强度的方法和报告结果所需的信息》
刘芬研究员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该国家标准的制定背景和技术要点。该标准针对AES和XPS分析中峰强度测定方法不统一的问题,规范了测试流程和数据报告要求。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国际接轨原则,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需求制定。该标准的实施将显著提高表面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为材料表征、失效分析等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应用提供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