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锐评】栏目
本刊副主编刘虎威教授:分析测试领域的一个新概念——无柱分离的讨论
为及时追踪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动态,促进学术观点的交流与融合,《分析测试学报》自2025年4期起特推出 “前沿锐评” 栏目。本栏目致力于汇聚前沿思想、鼓励多元观点碰撞,以精炼的篇幅为读者呈现分析测试领域的最新动态、关键问题和未来走向,为科研人员提供具有深度和前瞻性的学术指引。
本栏目欢迎不同学术视角和研究思路的争鸣,并以简洁明了的文字确保读者能够高效获取关键信息,快速把握前沿热点与发展趋势,欢迎赐稿。
本期推出的文章为本刊副主编刘虎威教授撰写的《分析测试领域的一个新概念——无柱分离的讨论》。
分析测试领域的一个新概念
——无柱分离的讨论
刘虎威
10 多年前,我们做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ART-MS)的应用研究时,无需色谱分离,即可快速检测中 药保健品中非法掺杂的西药,采用固相萃取(SPE)处理样品就可直接检测某些食品中的 4 种苏丹红 和水中 5 种三嗪类农药,采用单液滴萃取即可快速筛查果汁中的 6 种植物激素。采用管内固相微萃 取(IT-SPME)结合 DART-MS可在无需色谱分离情况下定量检测水中 6 种三嗪类农药。等离子体辅助 激光解析离子化质谱(PALDI-MS)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结合探头微萃取技术从水中提取残留农 药,无需色谱分离,即可快速定量检测水中 7 种三嗪类农药。当时我们认为,样品处理技术和质谱技 术的发展,使得色谱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多余 。也就是说,在分析测试领域原来要用色谱-质谱联 用技术解决的某些问题,现在可以抛弃色谱分离了 。当然,这是指某些靶向分析方法,不包括非靶向 方法,如中药成分分析 、环境新污染物筛查 、非靶向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更不包括制备分离。
近年来,在与临床检测的专业人员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普遍认为色谱-质谱(GC-MS 、GC-MS/MS和LC-MS、LC-MS/MS)分析中的色谱分离时间过长,且色谱柱性能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分析重复性(保留时间)。因此,他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建立“无柱分离 ”的检测技术, 即无需色谱分离的 MS 技术。这是很好理解的,在遵循法规的分析实验室,尤其是临床检验中,对分析方法的重复性和重现性有很高要求,而且需快速得到分析结果。然而大多数实验室人员并非色谱专家,这就给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判断带来了不确定性 。如果无需色谱分离就能实现质谱检测,既节省了时间,又减低了成本,这当然是分析工作者所追求的,也是客户(如医生和患者)所需要的。其实,基质辅助激光解析(MALDI)-MS 就是一种不用色谱分离的方法(事实上 MALDI-MS 很难与色谱在线联用), 只不过其分离能力有限罢了。在临床检验中,MALDI-MS在蛋白质鉴定,特别是微生物鉴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近看到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的Oliver J. Schmitz 教授2025 年 1 月 6 日在Analytical Scientists上发表的文章“Chromatography Free:It ’s Closer Than You Think”(不用色谱: 比你想象来得更快)。他提出在复杂而先进的离子迁移谱(或离子淌度谱,IMS)时代,难道我们不应该完全抛弃色谱吗?有道理,但这还不是那么简单。
对于质量控制和更简单的分析,HPLC-UV或GC-FID等传统方法无疑是很有用的。然而,在非靶向分析领域,特别是对于复杂样品,MS一般要与色谱分离联用,以实现目标分析。事实上,GC-MS 和 LC- MS 一直是非靶向分析的标准方法,但随着 MS 技术的发展,我们有必要问:这些方法是否仍然为必须?
非靶向分析需要严格确认化合物结构。虽然 MS 可以提供丰富信息,但其在复杂样品的分析中通常难以达到这样的鉴定水平,除非引入色谱分离。因此,尽管存在分离费时及重复性等问题,但色谱分离对于复杂的非靶向分析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有些化合物(如旋光异构体)单靠质谱难以实现完全分离,而色谱-质谱联用不仅能提供 MS 数据,还能提供色谱保留性能的数据 。二者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准确鉴定 。另一方面,超高分辨 MS,如轨道阱(Orbitraps)或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虽然可实现超高分离度,但其速度仍然欠佳,不能与快速色谱分离相匹配。
除了我们提到的应用先进的样品处理技术外,MS新技术的出现也许能解决“无柱分离 ”问题 。特斯拉的 FT-ICR-MS等创新技术配备了动态协调的FT-ICR单元,可提供卓越的分辨率和数据精度。 并已证明,在长瞬态长度下,质量分辨率可达80000000 FWHM。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局限性,特别 是典型色谱峰宽度限制了MS采集的数据点数量,这也是其广泛应用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另一种有潜力的方法是将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与IMS相结合。尽管 qTOF 的分辨率低于 FT-ICR-MS,但与 IMS 联用后,通过确定碰撞截面(CCS)可提供额外的分离维度。这种二维分离技 术有效地补偿了 qTOF 在较低质量端的分辨率,并可明显地提高鉴定准确性。
Schmitz 教授的文章是对布鲁克公司应用质谱高级副总裁 Jeffrey Zonderman 在此前一天发表的观点的补充或回应。Zonderman 先生的访谈题目是“The End of Chromatography?”(色谱的终结?)[9]。他认为 在某些领域,如蛋白质分析,我们已经看到不用色谱分离,MS 也可以非常有效 。例如,在临床 MS 中, 不用色谱可以简化分析流程并减少对实验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 。虽然色谱分析对于某些应用仍然至关重要,但可能在不需要色谱分离的情况下,高通量定量分析存在着巨大的市场 。关键是要为其应用找到合适的技术。典型 LC-MS 系统的分析通量是有限的,如果不用色谱,我们就可以把一台MS的分析通量提高至少10倍 。采用无色谱的MS检测可以显著加快药物滥用检测的速度, 目前使用LC-MS每天可分析100~ 200 个样品,用无色谱的 MS 检测有可能分析1 500个样品,从每个样品需要几分钟的方法转变为需要几秒钟的方法。当然,这是指目标分析或靶向分析。
总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完全放弃色谱还不可能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正在逐步消除传统色谱技术的缺点,向着无需色谱分离的分析流程迈进 。当然,这仍然需要对质谱离子源进行研发,提高离子化效率,克服基质效应的影响。近年来电荷检测质谱(CDMS)的发展, 已经可以分离检测超大 质量的蛋白质 、纳米颗粒 、病毒和细菌,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同时还需要新的自动化高效样品处理方法增加分析通量。我们认为,至少在靶向或目标分析领域,实现无需色谱的质谱定性定量分析是完全可能的。
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资助(22174100),相关成果发表在相关成果发表于《分析测试学报》2025年第4期。
刘虎威,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生物药物分离与检测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色谱(包括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科学仪器专项、面上项目,教育部回国人员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科技部中法先进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以及多项横向合作和国际合作项目。
刘虎威.分析测试领域的一个新概念[J].分析测试学报,2025,44(04):571-572.
DOI:10.12452/j.fxcsxb.250321214.
冯雅岚, 赵钊, 梁花蕾, 万红, 崔海容, 刘虎威.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在癌症标志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 分析测试学报, 2024, 43(12): 1986-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