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胞的NO气体分子递送系统
时间:2023-10-30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李宗金和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强合作,首次开发了基于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一氧化氮(NO)气体分子递送系统,实现了一氧化氮的可控释放和定点递送并联合应用于治疗急性肾损伤,促进了肾脏再生。

  日前,该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eLife发表,并被该杂志作为重点推介,编辑对该项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这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里程碑式发现,预计将产生广泛影响。这项工作不仅显示了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率,而且通过时空控释一氧化氮的策略提高干细胞的治疗疗效,为再生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将会引起广泛影响,为其他从事再生医学研究的人员提供新的研究工具”。

  据介绍,气体信号分子(GSM)(如一氧化氮)在组织损伤修复等各种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氧化氮的半衰期极短,尽管通过各种类型的人工载体提高了一氧化氮治疗效果,但仍面临严峻的挑战。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来源丰富、提取简便、免疫原性低、易于基因修饰,并且具有归巢和旁分泌能力使其可以作为理想的药物递送载体。因此,开发一种基于细胞的一氧化氮递送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气体递送平台,为气体信号分子的精准递送提供一种全新的策略。


基于工程化间充质干细胞的一氧化氮气体分子递送系统  南开大学供图


  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7554/eLife.84820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