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第二十七次全国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及地方协会负责人会议在乌鲁木齐隆重召开
2024年5月30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以下简称“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检验检测协会承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院、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领航迪泰(新疆)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十七次全国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及地方协会负责人会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
(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江桂斌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庞国芳院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李坤祯巡视员、协会副理事长张新荣教授、刘成雁教授、刘虎威教授、杨植岗正高级工程师及来自全国各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地方分析测试中心、地方分析测试协会/学会负责人,科研院所科技与管理人员,科学仪器生产企业以及媒体代表等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上午的会议由协会副理事长张新荣教授、刘成雁教授主持;下午的会议由协会副理事长杨植岗正高级工程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院张静(原)院长主持。
(会议现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李坤祯巡视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江桂斌理事长分别为会议致辞。
(李坤祯巡视员致辞)
江桂斌理事长作了题为《成组毒理学分析仪的研制及其在食品与环境化学品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的报告。
江桂斌理事长从科学仪器研制的重大需求、成组毒理学分析仪的研制、仪器的应用举例及产业化三个方面进行报告。他指出高水平分析仪器是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发展对分析测试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全球实验分析仪器主要市场在欧美地区,美国、欧洲和日本合计占有总市场超过70%。国家高度重视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企业成为仪器创新主体,“十二五”期间,仪器专项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牵头承担项目,企业牵头承担项目的比例由2011年的24.5%,跃升至2014年的93.3%,科学仪器产业“高地”不断涌现。江院士还介绍了成组毒理学分析仪(ITA)的产生、发展、运行机制以及应用,同时还介绍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首届分析科学与仪器大会的筹备情况。
(江桂斌理事长作报告)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庞国芳院士作了题为《食品安全农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标准化研究30年》的报告。
庞院士介绍了30年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研究历程,从立足岗位、服务食品安全,到对接国际AOAC,跨跃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碳同位素质谱、低分辨质谱、高分辨质谱五个研究发展阶段。从最初开创我国国际AOAC标准研究先河,促进我国糙米出口,到荣获美国国际AOAC与哈维威利奖( Harvey W. Wiley Award),庞院士总结了探索科技创新的六点体会。他指出,一个科技工作者的脉搏跳动要与国家和人民需要一脉相承,要时刻准备着满足人民需要,解决国家急需是最大的创新。创新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天职,切忌浅尝辄止,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积沙成塔。要体现出解决困难的决心,要有攻克难关的智慧,凝心聚力,排除困难,把研究不断推向前进。
(庞国芳院士作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研究员作了题为《证据基础上的中医药数智技术赋能》的报告。
商洪才研究员指出,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的引入为明确中医药疗效与机制,进而促进临床转化,提供了关键路径。大量的中医药循证研究工作在过去20年开展:一是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研究中医临床问题;二是优化方法,使之更加适用于评价中医药疗效。在循证理念的指引下开展研究,将缺失的拼图补齐,方能不断提高认识,促进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商洪才研究员作报告)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吴永宁研究员作了题为《新食品资源与生产系统:合成生物学新技术与科学监管》的报告。
吴永宁研究员指出合成生物学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食品生物制造利用可再生原料,通过微生物细胞工厂进行合成与转化,是践行“大食物观”和实现食品工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应密切跟踪合成生物学与细胞工厂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新特征,新变化,梳理现有管理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适时按需推出新的法规、指南或标准。
(吴永宁研究作报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处玛依拉·伊德里斯调研员作了题为《新疆检验检测机构现状与发展分析》的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新疆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玛依拉·伊德里斯调研员向大家介绍了新疆地区检验检测机构基本情况,并提出了检验检测机构在人员、设备设施、环境条件以及管理体系运行等方面的问题。
(玛依拉·伊德里斯调研员)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马振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中国检验行业的发展与展望》的报告。
马振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介绍了中国检验行业的发展历程、检验行业现状及发展特征。与国际知名检验机构相比我国检验行业仍存在小、散、弱等不足。在国家高度重视、政策大力支持下,大型、综合型的检验认证机构进一步整合,市场规模扩大,从业人员数量增加,知名综合机构已具备全球化的服务能力,起到了发展和引领的作用。
(马振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报告)
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余晓琴正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新业态时代下非法添加监管技术需求思考》的报告。
我国食品安全主要存在环境污染、食源性致病、抗生素耐药性、传统人为添加等现实问题,全生命周期食品安全治理任重而道远。余晓琴正高级工程师从新业态时代下的技术需求着手,为大家介绍了食品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检验技术实证应用典型案例,提出从业人员要具有专业精神及信息敏感,要深入行业,多维度获取信息,为食品安全监管、产业发展、预警交流等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性技术支撑。
(余晓琴正高级工程师作报告)
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教授作了题为《探索产教研融合 赋能高校公共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周小元教授介绍了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的基本概况、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两大特色平台。以校级仪器共享机构、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为定位,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协同共建”三种建设模式,重点布局和建设“基础共性+领域共性”两大类公共实验研究平台。在产教研融合探索实践的道路上,以高校和地方需求为立足点和切入点,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探究校企合作新模式、规划合作意愿;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共同研发科学装备。开放共享,创新未来。
(周小元教授作报告)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副所长曾莉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检验检测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实验室运行管理交流》的报告。
曾莉高级工程师介绍了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的发展历程、发展定位以及愿景和使命。她表示,检验检测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坚持战略引领、改革创新、以人为本、文化铸魂、精益管理。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为关注焦点,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分析测试综合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推动科技进步、支撑绿色发展、服务政府履职、保障社会民生。
(曾莉高级工程师作报告)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刘虎威副理事长介绍了协会的工作。首先回顾了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的盛况,之后对今年11月8-11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首届分析科学与仪器大会进行了介绍。其次,从分析测试成果评价、分析测试技术标准化、分析测试技术咨询和培训、学术交流活动、党建工作、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等方面介绍协会的工作。
(刘虎威副理事长作报告)
会议上。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都科林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4家企业也为与会者带来了最新的技术、仪器以及应用案例,助力分析检测事业。
(上海屹尧高光晔高级工程师 (成都科林何启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岛津毕梦园专员) (上海仪电许佰功总经理)
5月31日上午设置了3个分会场,围绕分析测试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分析测试行业如何更好地响应“一带一路”政策,推动科技创新、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办好首届分析科学与仪器大会及第二十一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5)这四个议题进行分组交流讨论。
(高校及企业分会场)
(地方测试中心、协会/学会及企业分会场)
(国家级、科研院所及企业分会场)
会议期间,上海屹尧、成都科林、岛津及上海仪电、安徽创谱等8家仪器生产企业进行了新产品新技术的展示。
(展商照片)
(展商照片)
(会议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