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2012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
2012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 奖)”
评审结果公示
为了调动我国广大分析测试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与应用的积极性,奖励在分析测试领域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研究中取得优秀成果的科技工作者和组织,促进我国分析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设立了“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简称“CAIA奖”)。根据《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评奖细则》,一等奖奖励具有国际水平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二等奖奖励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或具有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的成果;三等奖奖励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或应用中有显著效果的成果。
本届评奖范围针对于2010年1月1日到2012年6月间取得的、在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方面的创新性成果。本届申请项目内容涉及面广泛,有纳米材料、生命科学、食品和环境安全、药物分析、检疫检验等多个重点学科和热点领域。按照《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评奖细则》,协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从创新程度、科学价值、主要论文发表刊物或著作的影响力、应用推广程度、已获经济或社会效益等五方面对申报项目进行公正、公平评审。经过形式审查、函评、初评和终评,2012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评审工作已完成,共评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7项。
现将评审结果(见下表)公示两周。如有异议请与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系。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联系方式: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邮编100045)
联系人:尹碧桃
电话:010-68512284
联系人:刘 洋
电话:010-68451706转8025
E-mail:caia_award@126.com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2012年9月7日
2012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 奖)”评审结果公示一览表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完成单位 |
完成人 |
获奖 等级 |
1 |
基于超分子探针的无创诊断白血病新技术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唐亚林、杨千帆、向俊锋、孙红霞、李骞、管爱娇、盖伟、姜薇、刘岩、张淼 |
一等奖 |
2 |
基于蛋白质及手性氨基酸分析的生物色谱新方法研究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齐莉、乔娟、张海枝、姚春荷、沈莹、木肖玉、张荣月、辛培勇、魏晓奕、李雅萍、陈义 |
|
3 |
拉曼光谱快检技术与SERS基底/探针制备及机理研究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 |
邹明强、齐小花、张孝芳、刘峰、赵冰、邵名望、韩鹤友、朱超、阮伟东、宋薇、罗志辉、陈坤、陆冬莲、陈雷、谢云飞、薛向欣 |
|
4 |
食品安全与大众健康领域典型标准物质定值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 |
孟凡敏、卢晓华、汪斌、阚莹、郭敬、纪洁、戴新华、张庆合、黄挺、李红梅 |
|
5 |
以提高分析性能为导向的纳米材料功能化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吕超、王志华、张丽娟、顾福博 |
|
6 |
四种制备色谱分离新技术的研究及在黄顶菊等植物样品分离中的应用 |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魏芸、付卫东、袁其朋、张国良、梁浩、古燕翔、谢倩倩、田爱林、张凯、高亚利 |
|
7 |
基于化学小分子探针的荧光检测和成像研究 |
清华大学化学系 |
童爱军、向宇、宋盼淑、陈晓彤、李娜、李恺、周昭娟 |
二等奖 |
8 |
基于微等离子体的元素分析方法及仪器小型化研究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朱振利、何倩、刘志付、黄锐敏、胡圣虹、郑洪涛、靳兰兰 |
|
9 |
基于逆流色谱的新型分离柱技术及天然活性成分分离制备方法研究 |
北京工商大学、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曹学丽、王晓、裴海闰、方磊、王尉、霍亮生、刘峰、任虹、徐春明、张红侠、张 经华、周晓晶、乐胜峰、王覃、杜宁 |
|
10 |
基于磁性粒子及分子印迹膜的电化学传感器 |
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李建平、魏小平、蒋复阳、海洪、李玉平、陈志强、高会玲 |
|
11 |
检测与研究自由基物种的团簇质谱法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何圣贵、吴晓楠、赵艳霞、徐波、丁迅雷 |
|
12 |
稻米及其制品中砷形态萃取及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
孙国新、王利红、尹西翔、刘书花、郑茂钟、王霞、张英男、刘静、孟祥燕、赵长盛、刘伟 |
|
13 |
分子识别及分散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应用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王静、佘永新、金芬、邵华、陈铭学、金茂俊、王培龙、杨锚、杜欣蔚、王淼、牟仁祥,李国营、王荣艳、吕晓玲、史晓梅、刘佳佳、李辉、崔大付 |
|
14 |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在多肽、蛋白质准确定量及标准物质研制中的应用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医学与生物计量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化学药品检定所 |
武利庆、毕佳明、王晶、杨屹、杨化新、宋德伟、杨彬、米薇、董莲华 |
|
15 |
生物微纳米与分子马达传感技术研究及其检验检疫应用 |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内蒙古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张捷、薛强、邹明强、王海艳、李锦丰、王燕飞、张帆、齐财、刘岩、陈广全、陈翊平、陈艳、张然 |
|
16 |
新型功能纳米界面构建及生物传感分析应用 |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刘刚、裴昊、丁敏、闻艳丽、李兰英、许丽、宋世平、徐勤、任淑贞、樊春海 |
|
17 |
绿色分析化学新方法研究及在卫生检验中的应用 |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化学系 |
金米聪、何世伟、许国章、朱岩、陈晓红、赵永纲、叶明立、习玲玲 |
|
18 |
高级汽车钢板等表面处理材料缺陷的激光原位分析新方法 |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陈吉文、赵雷、韩鹏程、袁良经、屈华阳、陈永彦、刘佳、张勇 |
|
19 |
基于GC/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在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中应用 |
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
刘玉敏、金承钰、贾伟、赵爱华、陈天璐、张宜男、王晓艳、路庆华、薄洋 |
三等奖 |
20 |
我国民族地区9种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刘春兰、王文蜀、杜宁、武海波、蓝晓聪、李阳 |
|
21 |
GC/NCI-MS和UPLC/MS-MS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卤代阻燃剂的新方法 |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金军、王英、刘伟志、杨从巧、胡吉成、马召辉、亓学奎、李明圆、何松洁 |
|
22 |
核酸ICP-OES和HR-ICP-MS定量测量方法及标准物质研制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医学与生物计量研究所 |
高运华、李海峰、黎鹏、武利庆、盛灵慧、张玲、杨彬 |
|
23 |
手性、不稳定性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和标准物质研究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计量与分析科学研究所 |
全灿、李红梅、刘军、隋琦颖、黄挺、戴新华、李海峰、金君素、丁兆婷、田颖 |
|
24 |
采用拉曼光谱方法准确测量典型富勒烯材料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新材料计量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 |
王春儒、任玲玲、舒春英、王太山、祈欣、高慧芳 |
|
25 |
国产离子色谱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
青岛盛翰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
杨兰玲、张锦梅、王敬花、王珊珊、许爱华、 林振强、汪雨、游辉、朱新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