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项目简介
2024年分析测试科学奖一等奖:国家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关键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完成单位: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
完成人:耿健强,姜洁,毛婷,李玮,林立,宋丽萍,王丹,吴燕涛,张丽华,薛晨玉
成果简介:本项目紧扣重大国际活动、国内活动、赛事活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重大技术需求,集成多类化学性风险高效快速识别技术、生物性风险快速筛查和溯源技术、食源性兴奋剂风险精准检测确证技术三大技术,首次构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多维度、全方位的国家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关键技术体系。研发建立危害物高分辨质谱全谱识别技术与多级质谱数据库、基于多种核磁共振方法的未知危害物结构鉴定和定量表征系列化技术,实现高效快速识别多类化学性风险隐患;研究建立食源性致病菌快速筛查及精准溯源技术、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鉴定技术,实现生物性风险快速筛查和溯源;研究建立食源性兴奋剂高精度检验检测技术、高准确确证技术和检验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开展重点样品监测并创建动植物源性食品中内源性兴奋剂多维分布本底数据库,实现食源性兴奋剂风险精准检测确证和源头防控。项目成果作为技术依据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等 70 余项重大活动中直接应用,对保障 50000 余批次供会供赛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与成都、杭州、南宁等多地共享,获得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冬奥组委等部门,以及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
创新点及科学价值:创新性采用多模式的谱图数据提取功能,实现不同品牌高分辨质谱仪数据兼容共享,国内首次建立了涵盖5000余种化学危害物高分辨质谱数据库MSnLibMgrAndSearch(MSn);采用多种核磁脉冲组合和核磁外标定量法,实现复杂混合物体系中非目标物在信号维度分离和无标准品绝对定量检测,实现食品安全工作从被动检测到主动发现的转变;创新性建立单增李斯特氏菌溯源技术,显著缩短污染源头发现及控制时间,提高生物性风险识别时效;联合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样性以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非靶向筛查技术,有效提高了未知风险筛查能力。
社会经济效益:项目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分析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为在京举办的重大国际活动、国内活动和赛事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将研究成果形成技术资料,在京津冀共享,促进京津冀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贡献科技力量;将研究成果积极转化为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增强技术成果的引领作用,有效引领我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整体提升。运用多个技术成果,为重大活动、重大赛事技术保障食品安全检测服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262.78万元;为企业、科研院所、检验检测单位提供技术支撑和检测服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56.4万元。
应用前景:系列成果聚焦多类化学性风险、生物性风险和食源性兴奋剂风险,构建了多维度、全方位的国家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关键技术体系,为重大活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国内其他省市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可借鉴的北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