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项目简介
2020年CAIA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成果简介:进出口农产品安全检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完成人:张蓉,崔凤云,王金花,刘萤,别玮,高峰,严华,刘韦华,李小林,韩深
成果简介:
为破解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本项目针对药用植物等复杂基质农产品中化学污染物前处理方法繁琐且效果不好、现有检测方法检测通量不够高等技术难题,及针对植物源性农产品中兽用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缺乏的现状,创建了多套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的高效前处理新技术及高通量检测新方法,研发了植物源性农产品中兽用药物残留的一次性净化技术及检测方法,填补了我国该领域技术空白。项目制定检测标准13项,发表SCI等论文17篇,完成专利5项。成果已在多家分析测试单位应用,在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帮助企业挽回因有害物超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等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创新点及科学价值:
(1)应用多壁碳纳米管等新型前处理材料改良经典前处理方法,研发了适用于蚕砂等基质的复合固相萃取柱并研制了适用于复杂基质净化的小型装置—固相萃取加压器,输出专利3项,极大改善了复杂农产品样品的前处理效果,有效提高前处理效率,为快速高通量筛查复杂农产品基质中的有害物提供可靠的前处理技术。
(2)建立药用植物等复杂食品基质中200余种杀虫杀菌剂、120种除草剂、26种真菌毒素、6种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方法高灵敏度、高通量、高效,满足当前国内外限量要求,助力我国破除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保障进出口企业利益。其中建立的26种真菌毒素LC-MS/MS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改变了依靠ELISA半定量检测此类物质的现状。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药用植物中元素形态分析方法,项目输出国标5项、行标6项、发明专利2项,在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方面做出贡献。
(3)建立了一套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类五类共57种常用抗生素的检测方法,满足目前国内外对植物源食品中兽用抗生素的最大残留限量要求,项目输出行标2项,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为保障国内食品安全和出口贸易提供了储备性技术研究和标准化方法。
社会经济效益:
(1)输出多个方法、标准和专利,在系统内外广泛应用,并多次用于北京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在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破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支撑国内食品安全监测计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服务出口企业降低不合格率,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
(2)应用项目成果筛查相关农产品、并完成多项调研报告,为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应用前景:
本课题研发多套复杂基质农产品中污染物检测方法,并研制相关前处理装置,成果具有极强实用性和可行性,在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控、国内食品抽查和重大活动中食品安全保障等领域具有重要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