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CAIA奖一等奖获奖项目成果简介:生物活性分子的光电传感分析
时间:2018-12-04      来源: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完成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完成人:罗细亮、丁彩凤、徐升豪、王卫、纪小婷、焦明霞、张召香

 

一、成果简介:

针对实际样品中成分复杂、生物活性分子浓度低等问题,本项目以发展在复杂生物样品中应用的光电传感分析体系为目标,取得了以下进展:(1)在电极表面引入具有抗污染性能的材料,构建了具有抗污染能力的生物传感界面,发展了能够在复杂体系中检测生物活性分子的抗污染电化学传感器;(2)设计合成新型荧光功能纳米材料,发展了高灵敏的荧光检测新方法;(3)制备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靶向性的多功能纳米探针,实现了细胞内活性物质的检测及载药和活体成像分析。

二、创新点:

1)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复合材料修饰电极,构建了抗污染的电化学传感器,实现了实际样品中生物活性分子的特异性检测。

2)制备了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实现了复杂体系中生物活性分子的高灵敏检测。

3)构建了新型的药物靶向释放及成像探针,同时实现检测、成像和治疗的目的。

三、成果的科学价值

1)通过在电极表面引入具有抗污染性能的材料如PEG以及设计合成的多肽等,构建了具有抗污染能力的生物传感界面,发展了一系列能够在复杂生物体系中检测生物活性分子的抗污染生物传感器。有望解决实际生物样品生物活性分子浓度低,而且大量共存的其他分子污染检测器件等问题。

2)制备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赋予这些材料靶向性、荧光性以及载药性。在实现多种细胞内活性物质的荧光检测的同时,将药物靶向载入细胞或者活体,实现活体内示踪成像,能够为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治疗提供快速、简便且有效的新方法。

四、成果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是构建在复杂生物样品中实现特异性检测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新体系,并通过对活性分子的可视化监测以及靶向药物释放,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从而达到化疗的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及医养健康等领域。因此,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该类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光电传感体系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市场需求,将产生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果的应用前景

项目研究中建立的生物活性分子光电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以实现复杂生物样品中的精准检测、可视化监测、药物的靶向输送。本项目组将与青岛市中心医院等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合作,进行大量的实际样品检测验证提高所构建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提高检测灵敏度、 选择性和准确性的同时,简化检测过程,降低成本,使研发的检测方法在临床检测方面得到应用。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