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获奖时间 | 奖项等级 | 项目名称 |
| 1 | 2024年 | 特等奖 | 跨尺度宽温域高空间分辨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系统及应用 |
| 2 | 2024年 | 一等奖 | 基于温度场调控的原子级表界面结构分析方法及应用 |
| 3 | 2024年 | 一等奖 | 有机发光晶体管材料与器件综合测试平台及应用 |
| 4 | 2024年 | 二等奖 | 基于电镀锡泥高质化回收制备痕量级气敏响应材料研究与应用 |
| 5 | 2024年 | 二等奖 | 三维虚拟仿真高通量表征及大数据深度学习处理技术 |
| 6 | 2023年 | 一等奖 | 光响应材料与原位表征技术开发 |
| 7 | 2023年 | 二等奖 | 便携式XRD织构测试原位拉伸技术及其应用 |
| 8 | 2023年 | 二等奖 | 镍基高温合金宏微观塑变行为及服役稳定性多尺度表征分析 |
| 9 | 2022年 | 一等奖 | 多频率原子力显微术及其在新材料和器件研究中的应用 |
| 10 | 2022年 | 一等奖 | 光电催化降解复杂污废水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及技术应用 |
| 11 | 2022年 | 一等奖 | 有机半导体场调控综合电物性测量及应用 |
| 12 | 2022年 | 一等奖 | 基于微流体技术的油液多参数检测识别研究及应用 |
| 13 | 2022年 | 二等奖 | 聚焦离子束技术在复杂材料表界面加工与原位表征中的应用 |
| 14 | 2021年 | 二等奖 | 基于凹凸棒土和整体材料的分离分析研究 |
| 15 | 2021年 | 二等奖 | 原子尺度催化材料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研究 |
| 16 | 2021年 | 一等奖 | 功能分子器件原位显微分析测试与应用 |
| 17 | 2021年 | 一等奖 | 新型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材料的分析方法与应用 |
| 18 | 2021年 | 一等奖 | 微粒多参数测量体系与溯源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 19 | 2020年 | 一等奖 |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纳米无机相分散度荧光分析方法与应用 |
| 20 | 2020年 | 一等奖 | 正倒置一等奖体化显微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用于高性能有机微纳激光研制 |
| 21 | 2020年 | 一等奖 | 热电材料的样品制备、结构表征及性能优化 |
| 22 | 2020年 | 二等奖 | 表界面分析方法在电池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
| 23 | 2020年 | 二等奖 | 新能源汽车关键材料及部件测试表征解决方案及应用推广 |
| 24 | 2020年 | 二等奖 | 高应力场下功能材料性能的高通量原位显微测试与分析 |
| 25 | 2020年 | 二等奖 | 水泥化学成分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 26 | 2020年 | 二等奖 | 基于XRF分析的铁合金熔融制样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标准制定 |
| 27 | 2019年 | 一等奖 | 光催化材料表界面修饰特等奖殊性质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
| 28 | 2019年 | 二等奖 | 分析低熔点金属纳米线熔化再结晶行为与电学特等奖性的新方法 |
| 29 | 2019年 | 二等奖 | 准金属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基底的研制 |
| 30 | 2018年 | 一等奖 | 圆偏振发光测试及其在手性超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
| 31 | 2018年 | 二等奖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失效作用机制分析与评价 |
| 32 | 2018年 | 二等奖 | 液体阴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技术 |
| 33 | 2017年 | 一等奖 | 单壁碳纳米管和金纳米颗粒光谱法的准确测量技术及应用 |
| 34 | 2017年 | 二等奖 | 光聚合固化性能的实时测试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
| 35 | 2017年 | 二等奖 | 离子色谱新技术及应用 |
| 36 | 2017年 | 青年奖 | 基于二等奖维纳米材料的无标记电分析化学传感器研究及应用 |
| 37 | 2017年 | 二等奖 | 基于分子印迹材料的样品前处理和传感分析 |
| 38 | 2017年 | 一等奖 | 基于纳米材料的高性能电化学传感界面的构建及应用 |
| 39 | 2017年 | 三等奖 | 基于纳米材料构建电催化和传感界面的新方法 |
| 40 | 2016年 | 一等奖 | 基于纳米材料的负离子LDI-MS分析小分子物质的研究 |
| 41 | 2016年 | 三等奖 | 耐高温合金材料中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
| 42 | 2016年 | 三等奖 | 超薄材料在线生产关键参数检测装置 |
| 43 | 2016年 | 二等奖 | 激光剥蚀及非空气氛围离子源质谱技术研究与应用 |
| 44 | 2016年 | 一等奖 | 胶体晶体基传感器和色谱材料制备的新方法及新应用 |
| 45 | 2015年 | 一等奖 | 单壁碳纳米管的手性可控制备及手性含量测定 |
| 46 | 2015年 | 二等奖 |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新型分离分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
| 47 | 2015年 | 三等奖 | 基于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 |
| 48 | 2015年 | 三等奖 | 荧光分析法在若干新型光电功能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
| 49 | 2015年 | 三等奖 | 石墨烯类材料在样品前处理及毛细管柱修饰中的应用 |
| 50 | 2015年 | 一等奖 | 功能性纳米探针的构筑及生物传感与成像研究 |
| 51 | 2014年 | 三等奖 | 高品质钢管超声高精度在线自动测厚新方法与新技术 |
| 52 | 2014年 | 二等奖 | 扫描探针显微镜漂移测量方法与标准化 |
| 53 | 2014年 | 二等奖 | 用于生物样品分离和分析的新型多孔材料制备及应用 |
| 54 | 2014年 | 青年奖 | FT-ICRMS在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纳米团簇中的应用 |
| 55 | 2014年 | 一等奖 | 基于功能杯杂芳烃键合硅胶填料的色谱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
| 56 | 2014年 | 特等奖 | 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卫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
| 57 | 2014年 | 三等奖 | 利用膜抑制技术构建毛细管离子色谱质谱联用系统 |
| 58 | 2014年 | 三等奖 | 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及手性的核磁共振分析新方法 |
| 59 | 2013年 | 一等奖 | 纳米光子学测试新技术在光功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 60 | 2013年 | 一等奖 | 电子显微技术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
| 61 | 2013年 | 三等奖 | 高性能合金结构钢中夹杂物粒度的原位统计分析新方法 |
| 62 | 2013年 | 三等奖 | 既有建筑幕墙结构密封胶的耐久性分析测试方法研究 |
| 63 | 2013年 | 二等奖 | SQUID在固体材料异常磁电性能检测中的扩展应用 |
| 64 | 2013年 | 二等奖 | 表面二等奖维手性形成及非线性放大过程分子机制的STM研究 |
| 65 | 2012年 | 一等奖 | 以提高分析性能为导向的纳米材料功能化及其分析应用研究 |
| 66 | 2012年 | 二等奖 | 高级汽车钢板等表面处理材料缺陷的激光原位分析新方法 |
| 67 | 2012年 | 三等奖 | 采用拉曼光谱方法准确测量典型富勒烯材料 |
| 68 | 2012年 | 二等奖 | 检测与研究自由基物种的团簇质谱法 |
| 69 | 2012年 | 一等奖 | 拉曼光谱快检技术与SERS基底/探针制备及机理研究 |
| 70 | 2012年 | 二等奖 | 新型功能纳米界面构建及生物传感分析应用 |
| 71 | 2011年 | 一等奖 | 纳米材料生物效应的电镜分析检测标准方法建立 |
| 72 | 2011年 | 二等奖 | 与国际等效的Si上SiO2超薄层厚度精确测量XPS方法 |
| 73 | 2011年 | 二等奖 | 石英晶体微天平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 |
| 74 | 2011年 | 二等奖 | 功能材料和双水相萃取在蛋白分离应用中的新方法 |
| 75 | 2011年 | 三等奖 | 纳米氧化铝比表面积基础研究及应用仪器的研制 |
| 76 | 2010年 | 一等奖 | 石墨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 77 | 2010年 | 一等奖 | 无机材料中多种气体元素的脉冲溶融—质谱法测定 |
| 78 | 2010年 | 二等奖 | 金刚石薄膜电极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 79 | 2010年 | 三等奖 | 基于单根悬空一等奖维纳米结构的综合表征和角度分辨光学测量技术 |
| 80 | 2010年 | 三等奖 | 食品包装材料等产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
| 81 | 2010年 | 三等奖 | 新型陶瓷材料痕量元素的分析方法研究 |
| 82 | 2010年 | 二等奖 | 纳米材料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
| 83 | 2009年 | 一等奖 | 大直径钢管超声/涡流联合探伤方法 |
| 84 | 2009年 | 二等奖 |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无机功能纳米结构构筑和原位表征 |
| 85 | 2008年 | 一等奖 | 若干新颖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
| 86 | 2007年 | 一等奖 | 半导体纳米晶复合材料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
| 87 | 2007年 | 二等奖 | 时间分辨激光光散射及显微镜技术在聚烯烃分相与结晶研究中的应用 |
| 88 | 2007年 | 二等奖 | 原位XRD在纳米线热膨胀和结构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
| 89 | 2006年 | 一等奖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 90 | 2006年 | 一等奖 | STM检测配合物超分子表面纳米结构 |
| 91 | 2006年 | 二等奖 | 合成高分子的现代质谱分析方法 |
| 92 | 2006年 | 二等奖 | 多晶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在硼酸盐晶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 93 | 2006年 | 二等奖 | 钕铁硼特等奖性材料分析测试方法体系 |
| 94 | 2006年 | 二等奖 | 半导体激光气体分析技术研究及在工业过程原位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
| 95 | 2005年 | 一等奖 | 基于纳米材料发光特等奖性的检测器件研究 |
| 96 | 2005年 | 三等奖 | 用一等奖种新联用方法测定半结晶高聚物结构 |
| 97 | 2005年 | 二等奖 | 超高压原位光谱及其超高压作用下发光材料的电子结构分析 |
| 98 | 2004年 | 一等奖 | 磁性测量系统和单晶X射线衍射仪在分子固体材料的结构与磁性研究中的应用 |
| 99 | 2004年 | 三等奖 | 成像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应用及技术研究 |
| 100 | 2004年 | 三等奖 | 原位FTIR在线跟踪螺旋构象高分子的结晶和熔融过程 |
| 101 | 2004年 | 二等奖 | TEM和HRTEM在准一等奖维纳米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 102 | 2004年 | 二等奖 | 流体界面时酶催化水解单分子膜的原位跟踪检测 |
| 103 | 2004年 | 一等奖 | 荧光化学传感器新原理与新方法的研究 |
| 104 | 2004年 | 二等奖 | 原位核磁分析技术在金属有机化合物促进的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方法研究中的应用 |
| 105 | 2004年 | 二等奖 | 自组装和纳米组装技术用于催化氧还原检测氧 |
| 106 | 2003年 | 一等奖 | 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研究 |
| 107 | 2003年 | 一等奖 | 铁磁共振在磁性薄膜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 108 | 2003年 | 一等奖 | 纳米材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
| 109 | 2003年 | 一等奖 | 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学在新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 110 | 2003年 | 三等奖 | 原位研究珠贝棱柱层有机模板的多级构造 |
| 111 | 2003年 | 三等奖 | 重掺砷硅片的质量监控及其应用 |
| 112 | 2003年 | 二等奖 | 有机分子隧道结制备及有机单分子层的电学性能研究 |
| 113 | 2003年 | 二等奖 | 分析电镜(AEM/EDS)薄样品定量分析方法及纳米薄标样标准化研究 |
| 114 | 2003年 | 三等奖 | 高分子溶液粘度测定的实验改进及粘度法对高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表征 |
| 115 | 2002年 | 一等奖 | 从碱性氰化液中心萃取金的新技术 |
| 116 | 2002年 | 一等奖 | 表面分析新方法-变角XPS(VAXPS)、表面扩展电子能量损失精细结构谱(SEELFS)和同步辐射(SR)等在单层和自组装纳米薄膜等表面过程和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
| 117 | 2002年 | 一等奖 | X射线衍射在集成铁电学(铁电薄膜)研究中的应用 |
| 118 | 2002年 | 二等奖 | 荧光光谱用于研究光电功能材料的激发态性质 |
| 119 | 2002年 | 二等奖 | 俄歇电子能谱在薄膜催化剂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 120 | 2002年 | 二等奖 | X射线衍射在磁性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 121 | 2002年 | 二等奖 | MALD-TOF质谱在内嵌金属富勒烯研究中心的应用 |
| 122 | 2002年 | 三等奖 | 自旋电子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 |
| 123 | 2002年 | 二等奖 | 原位在线表征sol-gel过程及扩散动力学的研究 |
| 124 | 2002年 | 三等奖 | 不同X射线衍射几何分析多层薄膜的外延与匹配关系 |
| 125 | 2002年 | 三等奖 | 汽车转向拉杆接头总成形成检验新技术研究 |
| 126 | 2001年 | 一等奖 | 硅基纳米半导体发光材料的RAMAN散射研究 |
| 127 | 2001年 | 一等奖 | 振动样品磁强计在氧化物巨磁电阻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 128 | 2001年 | 二等奖 | 新型纳米氧化物膜电极和溶胶凝胶酶电极的购置及应用 |
| 129 | 2001年 | 二等奖 |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研究高分子的热性能 |
| 130 | 2001年 | 特等奖 | 单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
| 131 | 2001年 | 二等奖 | 用XPS法分析稀土复杂氧化物的电子结构 |
| 132 | 2001年 | 三等奖 | 现代核磁共振方法对新型材料中的动力学、弱作用力及相组成的研究 |
| 133 | 2001年 | 三等奖 | 俄歇电子能谱在金刚石金属化研究中的应用 |
| 134 | 2001年 | 二等奖 | X射线粉末衍射全谱拟合技术及其应用 |
| 135 | 2001年 | 三等奖 | 聚合物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
| 136 | 2000年 | 一等奖 | 用射线技术测定HgBa2Ca2Cu3O8+δ的晶体结构 |
| 137 | 2000年 | 一等奖 | 应用光电子能谱研究氧和碱金属在半导体表面上吸附研究 |
| 138 | 2000年 | 一等奖 | 四元单晶X射线衍射仪在簇合物和富勒烯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 139 | 2000年 | 三等奖 | 实验室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仪及应用 |
| 140 | 2000年 | 二等奖 | a-Ge/Au双层膜分形形成的TEM原位研究 |
| 141 | 2000年 | 三等奖 | 扩展电阻技术在半导体工艺监控与器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
| 142 | 2000年 | 三等奖 | 高强涂层结合强度试验方法-楔形加载法 |
| 143 | 2000年 | 二等奖 | 电子能谱的指纹峰分析方法及在功能碳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 144 | 2000年 | 二等奖 |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新体系的开发及其萃取应用研究 |
| 145 | 1999年 | 一等奖 | 国际粉末衍射标准数据的研制 |
| 146 | 1999年 | 二等奖 | 纳米及多孔材料研究中的拉曼光谱分析方法 |
| 147 | 1999年 | 二等奖 | 改性硅胶的制备、性质及其在富集、分离痕量物质中的应用研究 |
| 148 | 1999年 | 三等奖 | 电子通道花样晶体学快速标定方法 |
| 149 | 1999年 | 三等奖 | 核磁共振在富勒烯衍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 150 | 1999年 | 三等奖 | 高温合金中砷、锑、铋、硒、碲、铅和硅的分析方法研究 |
| 151 | 1999年 | 二等奖 | 表面等离子体激光共振光化学传感器的研究 |
| 152 | 1999年 | 一等奖 | 两类新的流体室温磷光法 |
| 153 | 1998年 | 三等奖 | 拉曼光谱分析方法在高温超导材料的成相和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 154 | 1998年 | 一等奖 | 磁共振、磁光及磁性测量对多层膜的研究 |
| 155 | 1998年 | 二等奖 | HgCdTe材料微结构特等奖征分析研究 |
| 156 | 1998年 | 二等奖 | 玻璃物证系统检验方法研究 |
| 157 | 1997年 | 一等奖 | 多晶衍射仪研究单晶结构特等奖征 |
| 158 | 1997年 | 二等奖 | 表征非晶高聚物结构的CDF、RDF和MPS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 159 | 1997年 | 三等奖 | 钨基重合金中残余应力X射线测定方法及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
| 160 | 1997年 | 二等奖 | 用光散射技术测试分析材料的结构 |
| 161 | 1997年 | 二等奖 | 金属板材成型性参数与低分辨织构分析测试方法 |
| 162 | 1996年 | 一等奖 | 电子自旋共振研究中几个新方法的实施及其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 163 | 1996年 | 二等奖 | 13C高分辨NMR技术对聚乙烯一等奖次结构到高次结构的完整表征 |
| 164 | 1996年 | 三等奖 | 光电功能性聚苯脲腈化合物单体结构和功能关系研究 |
| 165 | 1996年 | 三等奖 | 铁电表面层结构与相变的掠入射X射线衍射分析 |
| 166 | 1996年 | 二等奖 | 高聚物广角X射线衍射图谱分峰法及其计算程序和应用 |
| 167 | 1996年 | 二等奖 | 中国古代黑镜研究中的测试分析方法 |
| 168 | 1996年 | 一等奖 | 陶瓷-金属连接应力X射线衍射测量技术 |
| 169 | 1996年 | 二等奖 | WD-2电镜联机图像处理与分析 |
| 170 | 1996年 | 二等奖 | X射线衍射平行光束法的应用研究 |
| 171 | 1996年 | 三等奖 | 织构金属材料性能预报联机测算方法 |
| 172 | 1996年 | 二等奖 | 多种试剂室温磷光性质、应用研究——既无保护性介质流体室温磷光现象的发现 |
| 173 | 1996年 | 二等奖 | 仿生光电活性膜的电分析方法 |
| 174 | 1996年 | 三等奖 | 钛及钛合金中氮的测定及其基础研究及应用仪器研制 |
| 175 | 1995年 | 一等奖 | 稀土荧光复合新材料的谱学测定和结构性能关系的应用研究 |
| 176 | 1995年 | 一等奖 | 多晶X射线衍射在钙钛矿型催化活性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
| 177 | 1995年 | 一等奖 | 氧化物材料的相变和晶格振动的光散射研究 |
| 178 | 1995年 | 一等奖 | AES/XPS线形分析方法在薄膜表面和界面化学态研究上的应用 |
| 179 | 1995年 | 二等奖 | FDMS法分析富勒烯化合化 |
| 180 | 1995年 | 二等奖 | 小角X射线散射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
| 181 | 1995年 | 二等奖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中基体改进剂的研究 |
| 182 | 1995年 | 二等奖 | 结构材料三等奖维取和分布函数(ODF)联机测试计算方法 |
| 183 | 1995年 | 二等奖 | SEM-EDX分析技术在浮法玻璃表面渗锡物化过程的研究中的应用 |
| 184 | 1995年 | 二等奖 | 研究高温超导材料的低温扫描电子显微术 |
| 185 | 1995年 | 二等奖 | 硼硅酸盐玻璃、矾土和钠长石标准物质的研制 |
| 186 | 1995年 | 一等奖 | 外延膜与衬底晶格匹配关系X射线衍射分析 |
| 187 | 1994年 | 一等奖 | 塑料物证鉴定的研究 |
| 188 | 1994年 | 一等奖 | 高难结构分析测试技术 |
| 189 | 1994年 | 一等奖 | 硅材料缺陷图谱 |
| 190 | 1994年 | 二等奖 | SEM-EDX分析技术在中国古代玻璃科学研究上的应用 |
| 191 | 1994年 | 二等奖 | 静态二等奖次离子质谱(staticSIMS)测定负载型催化剂表面状态和表面结构层次 |
| 192 | 1994年 | 二等奖 | Si掺杂GaAs外延材料pn结界面及光致发光研究 |
| 193 | 1994年 | 一等奖 | 石墨探针原子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
| 194 | 1994年 | 二等奖 | 新型石英压电晶体传感器 |
| 195 | 1993年 | 一等奖 | 衬钽管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中衬钽技术及分析方法研究 |
| 196 | 1993年 | 一等奖 | LSI用Ф100mm硅片特等奖性分析 |
| 197 | 1993年 | 一等奖 | 陶瓷材料的韧性与抗弯强度的研究 |
| 198 | 1993年 | 二等奖 | 掺氮吸气剂表面分析研究 |
| 199 | 1993年 | 二等奖 | 军用特等奖种功能金属材料理化分析测试技术研究 |
| 200 | 1993年 | 二等奖 | 水泥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快速测定的研究 |
| 201 | 1993年 | 二等奖 | 图像分析仪在硅酸盐材料显微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
| 202 | 1993年 | 二等奖 | 水泥水化试样SEM样品的湿盒技术 |
| 203 | 1993年 | 二等奖 | 纳米级粉末粒度分布的X射线小角散射分析 |
| 204 | 1993年 | 二等奖 | 俄歇化学位移及在固体表面化学中的应用 |
| 205 | 1993年 | 二等奖 | 红外低损耗光纤材料中杂质分析 |
| 206 | 1993年 | 二等奖 | 表面活性剂在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的研究 |
| 207 | 1993年 | 二等奖 | 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的几项应用基础研究 |
| 208 | 1993年 | 二等奖 | 室温磷光(RTP)技术及其标记物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