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CAIA奖二等奖: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三类危害性物质快速比色检测技术
时间:2024-02-29      来源: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大学、安庆师范大学

完成人:吴爱国、张玉杰、李星、沈折玉、汪竹青

成果简介:水环境、食品及生物样品中危害物质的检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切实问题;然而,现有标准检测技术存在检测周期长、检测成本高、现场及时性差等不足,快速、现场及低成本检测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项目组以功能化贵金属纳米粒子为基础材料,探索其与被检测物之间的作用机制,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的变化规律,开发出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食品及生物样品相关的三类危害物质的快速比色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检测技术检测周期长、检测成本高、现场及时性差等难题;开发的各比色检测方法具有优异的选择性以及抗干扰性能,检测限优于中国、欧盟及美国饮用水限值,为食品安全及环境、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同时,基于广泛的实际样品分析应用验证,展现出比已有分析方法明显的技术优势。相关成果发表论文57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7项;出版中文专著1部;牵头制定比色检测相关首个国家纳米标准。10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ACS Sensors、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等国际期刊上,被美国哈佛医学院等知名大学的著名学者在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Chemical Reviews等期刊重点引用和评述,SCI他引297次,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1人入选国家杰青、2人入选浙江省杰青、2人晋升为教授,1人晋升为副研究员。

创新点及科学价值:①分别基于抗刻蚀机理、刻蚀机理、聚集机理开发了Hg2+、Ni2+、Cr(VI)、Pb2+、Cd2+等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比色检测新方法,具有优异的选择性以及抗干扰性能,大多数检测限优于中国、欧盟及美国饮用水限值;②创制出特丁津、乐果、草甘膦和溴氰菊酯等多种农药分子的快速比色检测新策略,实现了对农药残留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准确检测;③提出食品中危害物质及生物样品中与疾病相关物质的快速比色检测新技术,为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社会经济效益:完善和提高水环境、食品及生物样品中危害物质的检测技术水平,是防控水和食品污染、保障国民健康的关键要素之一。项目组开发的各种快速比色检测方法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能,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可有效提升检测效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应用前景:本项目开发的各种快速比色检测方法在食品安全及环境、健康监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