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CAIA奖二等奖:基于催化剂设计和活性调控的脑化学活体分析
时间:2024-02-29      来源:中国分析测试协会


 

完成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完成人:林雨青、李凯、周敏、王超、赵志强

成果简介:活体层次神经化学物质的精准测量对于深入了解人类认知、情感等脑功能的化学本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脑神经系统化学组成高度复杂,神经化学物质的高选择性活体分析及功能解析,一直是神经化学研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挑战性问题。本成果围绕生物及纳米材料表面性能和相互作用,设计电极/脑表界面结构并调控传感效率,在活体层次开展并建立高选择性神经化学物质活体在线分析新原理和新方法。

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Chem. Sci.、 Anal. Chem.、等期刊发表SCI 论文5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近五年10篇代表作中2篇成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0篇代表作和6篇其余论文共被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等刊物正面他引927 次,单篇论文最高他引367 次。成果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支持。林雨青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五完成人);2009年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三);2015年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2019年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林雨青入选2022、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创新点及科学价值:1)提出了利用人工仿酶催化剂实现活体在线电化学分析新策略;2)针对非电化学活性物质的活体在线分析,提出并建立了光学在线分析系统;3)利用单原子纳米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为脑化学的探索提供了新途径。

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高度契合国家的脑计划研究,有望进一步发展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诊断治疗的分析工具,为健康领域的科学发展发挥积极贡献。

应用前景:成果将促进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尤其是脑科学)的交叉、融合和升华,为脑重大疾病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