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项目简介
2023年CAIA奖二等奖: 食品真实属性表征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完成人:靳保辉、吴浩、陈波、易冰清、金晓蕾、王丙涛、颜治、赵旭、林燕奎、谢丽琪
成果简介:以我国主要进出口高附加值食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葡萄酒,榴莲、大米、三文鱼、乳与乳制品、瓶装饮用水及果汁等一系列食品真实性鉴别技术。
创新点及科学价值:
集成了多种稳定同位素(C、N、S、H、O)指纹技术及元素分析技术等,对地理标志食品产地的地质、气候以及水文特征进行了系统刻画和解析,并成功的对葡萄酒,榴莲、大米、三文鱼、乳与乳制品、瓶装饮用水等地理标志食品的产地进行了精准鉴别。特别是引入S稳定同位素分析,极大的扩展了稳定同位素对产地的指示作用。
建立非浓缩复原(NFC)果汁中单体糖和水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将同位素质量平衡法引入NFC果汁的分析中,实现同时定性定量测定NFC果汁的掺糖掺水行为。
开发新型模式识别算法以提升模型判定准确率,采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建立了具备自适应和自我学习的葡萄酒产地溯源模型,能适用于多种场景和需求的产地溯源鉴别
食品真伪鉴别与溯源属于世界性的难点与热点,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较为深入。本项目的研发对推动我国食品真实性检测标准建立,打破进出口贸易技术壁垒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项目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食品真伪与溯源开展系统性研究,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相比,采用手段更为多样,获取信息更准确和丰富,研究系统性更强。
社会经济效益:2020-2022年,成果应用于委托检测业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445.83万元;应用于深圳海关2022年进口葡萄酒溯源及掺伪风险监测工作,发现潜在风险。成果在青岛、上海等5个海关技术中心应用,保障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成果应用于国内四家企业,为企业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检测服务,创造间接经济效益5860.1万元。依托成果研究,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获批一个海关重点实验室,为海关系统培养高级职称人才3名,同时多渠道开展科普交流活动4次,社会效益显著。
应用前景:已签署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协定”,以及仍在推进中的“中欧协定”,均把地理标志产地规则作为主要协定内容,地理标志产地商品作为产地保护对象。真实属性鉴别将在未来食品贸易中起到越重要的作用。项目开发的葡萄酒、榴莲、三文鱼、乳制品、瓶装饮用水、果汁等真伪鉴别与溯源技术对于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规范地理标志食品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打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保护公平交易,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将食品的真实性检测标准化后扩大到不同的食品类别,结合云计算和互联网平台可将该项目研发成果推广到全国实验室,使得全国实验室获得食品真实性鉴别的能力,引领新型检测业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