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项目领域
1.生命科学领域(1993年-2024年)
| 序号 | 获奖时间 | 奖项等级 | 项目名称 |
| 1 | 2024年 | 一等奖 | 微纳尺度分离分析及应用 |
| 2 | 2024年 | 一等奖 | 长余辉纳米探针的构建及生物医学分析应用 |
| 3 | 2024年 | 一等奖 | 基于框架核酸的高灵敏多元生物分析 |
| 4 | 2024年 | 一等奖 | 纳米孔单分子技术在生物传感的应用 |
| 5 | 2024年 | 一等奖 | 基于序控液滴技术的微流控分析和筛选 |
| 6 | 2024年 | 二等奖 | 肿瘤标志物传感新方法及便携式器件分析应用基础研究 |
| 7 | 2024年 | 二等奖 | 液晶生物传感体系的构建新方法研究 |
| 8 | 2023年 | 一等奖 | 纳米发光体的电化学发光机制及其生物分析新方法研究 |
| 9 | 2023年 | 一等奖 | 活细胞蛋白质分析 |
| 10 | 2023年 | 一等奖 | 适于生命体系中金属/类金属形态分析的光谱系统的创制及应用 |
| 11 | 2023年 | 二等奖 | 基于磷光铱配合物的生物成像探针构建及基础研究 |
| 12 | 2023年 | 二等奖 | 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传感新方法研究 |
| 13 | 2023年 | 二等奖 | 基于催化剂设计和活性调控的脑化学活体分析 |
| 14 | 2023年 | 二等奖 | 基于液质联用的胶原蛋白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 15 | 2022年 | 特等奖 | 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成像检测应用研究 |
| 16 | 2022年 | 特等奖 | 多孔框架限域的酶级联传感技术 |
| 17 | 2022年 | 一等奖 | 脑组织兼容的原位电化学分析新方法 |
| 18 | 2022年 | 一等奖 | 响应性荧光探针的构筑及癌症早筛早诊研究 |
| 19 | 2022年 | 一等奖 | 生物膜水合及相互作用的谱学电化学基础研究 |
| 20 | 2022年 | 一等奖 | 纳米孔道智能传感与应用研究 |
| 21 | 2022年 | 二等奖 | 生物标志物的光电传感分析研究 |
| 22 | 2022年 | 二等奖 | 基于DNA介导组装的化学发光传感分析 |
| 23 | 2021年 | 特等奖 | 多肽、单抗与肝素药物等测量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
| 24 | 2021年 | 一等奖 | 核酸分子调控网络的生物分析应用 |
| 25 | 2021年 | 一等奖 | 量子点室温磷光传感基础研究 |
| 26 | 2021年 | 一等奖 | 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生命相关物质的检测识别研究 |
| 27 | 2021年 | 一等奖 | 基于限域空间化学测量学的单分子分析新方法研究 |
| 28 | 2021年 | 一等奖 | 非扩增型核酸传感与成像分析新方法 |
| 29 | 2021年 | 二等奖 | 基于探针的生物活性分子荧光成像与调控研究 |
| 30 | 2020年 | 特等奖 |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高覆盖代谢组学方法开发及应用 |
| 31 | 2020年 | 特等奖 | 高灵敏DNA/RNA表观遗传修饰分析新方法 |
| 32 | 2020年 | 一等奖 | 复杂基体中蛋白质的选择性分离与富集研究 |
| 33 | 2020年 | 一等奖 | 光电化学分析新体系的构建及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
| 34 | 2020年 | 一等奖 | 调控离子传输的活体分析新原理和新方法 |
| 35 | 2020年 | 二等奖 | 靶向多肽探针高通量筛选及其在活体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
| 36 | 2020年 | 二等奖 | 多生理信息高精度检测柔性传感技术及其数字智能诊疗应用 |
| 37 | 2019年 | 特等奖 | 敞开式质谱分子成像新技术与应用 |
| 38 | 2019年 | 一等奖 | 飞行时间质谱及串联质谱裂解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
| 39 | 2019年 | 一等奖 | 颗粒质谱与成像 |
| 40 | 2019年 | 二等奖 | 微生物表面展示生物识别元件及其生物传感分析 |
| 41 | 2019年 | 二等奖 | 痕量生命物质的智能检测和光电化学传感新方法研究 |
| 42 | 2018年 | 一等奖 | 功能纳米探针与仿生微纳界面的生物分析新方法 |
| 43 | 2018年 | 一等奖 | 核酸信号放大生物分析新方法 |
| 44 | 2018年 | 一等奖 | 生物活性分子的光电传感分析 |
| 45 | 2018年 | 二等奖 | 基于功能核酸的生物传感新方法 |
| 46 | 2018年 | 二等奖 | 基于新一等奖代测序技术的法医基因组学 |
| 47 | 2018年 | 二等奖 | 以构效关系为指导的活细胞荧光分析工具设计及应用 |
| 48 | 2018年 | 一等奖 | 基于聚合物敏感膜的电位型传感器技术研究 |
| 49 | 2018年 | 一等奖 | 纳米自组装在分析检测上的应用 |
| 50 | 2018年 | 二等奖 | 针对气体信号分子和活性氧物种的荧光分析方法 |
| 51 | 2017年 | 特等奖 | 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方法研究 |
| 52 | 2017年 | 一等奖 | 先进仿生识别材料的构筑及生命分析新方法研究 |
| 53 | 2017年 | 一等奖 | 基于DNA纳米技术的生物传感界面调控及生物检测应用 |
| 54 | 2017年 | 二等奖 | 纸芯片生物传感分析新方法及应用 |
| 55 | 2017年 | 二等奖 | 功能纳米界面的构筑与生物传感 |
| 56 | 2017年 | 三等奖 | 核酸损伤修复酶特等奖异性荧光探针的设计和活细胞成像应用 |
| 57 | 2017年 | 三等奖 | 静电纺丝生物传感界面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
| 58 | 2017年 | 三等奖 | 基于G-四链体的无标记磷光检测平台在环境及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
| 59 | 2017年 | 二等奖 | 面向活细胞分析的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
| 60 | 2017年 | 三等奖 |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电学特等奖性高通量检测技术及应用 |
| 61 | 2017年 | 二等奖 | 核磁共振技术在生物炼制研究中的应用 |
| 62 | 2017年 | 特等奖 | 基于可控纳米功能界面的单分子、单细胞分析方法研究 |
| 63 | 2017年 | 三等奖 | 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
| 64 | 2016年 | 青年奖 | 多孔介质及孔道内蛋白质的核磁共振原位表征方法和应用 |
| 65 | 2016年 | 二等奖 | 基于感光高分子毛细管电泳抗蛋白吸附涂层制备的新方法 |
| 66 | 2015年 | 特等奖 | 高灵敏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修饰分析新方法 |
| 67 | 2015年 | 一等奖 | 利用生物荧光探针对细菌耐受环境压力的机制研究 |
| 68 | 2015年 | 二等奖 | 基于DNA纳米技术/电纺纤维构建生物传感平台及分析应用 |
| 69 | 2015年 | 二等奖 | 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磷酸化肽富集探针及其应用 |
| 70 | 2015年 | 二等奖 | 复杂生物基体质谱测量溯源技术研究 |
| 71 | 2015年 | 二等奖 | 微生物基因水平集成分析技术在生物质高效产沼气中的应用 |
| 72 | 2015年 | 三等奖 | 多种DNA碱基加合物的同时测定方法及毒理学定量应用研究 |
| 73 | 2015年 | 三等奖 | 外来入侵害虫的基因扩增检测鉴定方法研究及标准化应用 |
| 74 | 2015年 | 青年奖 | 基于核酸工具酶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及应用 |
| 75 | 2015年 | 青年奖 | 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表征和分析 |
| 76 | 2015年 | 青年奖 | 基于核糖体开关的维生素B12检测方法 |
| 77 | 2014年 | 一等奖 | 基于新一等奖代测序分析技术的基因组学方法研究及应用 |
| 78 | 2014年 | 二等奖 | 金属抗肿瘤化合物相互作用组学研究新方法及其应用 |
| 79 | 2014年 | 三等奖 | 新型生物传感技术的构建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
| 80 | 2014年 | 三等奖 | 基于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技术在芳香嗅吸疗法中的应用 |
| 81 | 2014年 | 青年奖 | 核磁快速采样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发展与应用 |
| 82 | 2014年 | 二等奖 | 生物界面非线性光谱分析新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
| 83 | 2014年 | 青年奖 | 基于免疫磁分离-多重荧光定量PCR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及应用 |
| 84 | 2013年 | 一等奖 | 高灵敏DNA修饰分析新方法 |
| 85 | 2013年 | 一等奖 | 用于高选择性分离分析的核酸适配体研究 |
| 86 | 2013年 | 三等奖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荧光成像技术在DNA复制和修复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
| 87 | 2013年 | 三等奖 | 蛋白质绝对定量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 88 | 2013年 | 一等奖 | 复杂基体样品分子电离原理及直接质谱分析方法 |
| 89 | 2013年 | 一等奖 | 复杂样品痕量分析的微富集技术与色谱/质谱检测方法 |
| 90 | 2013年 | 特等奖 | 亚纳米分辨的等离激元增强单分子拉曼成像技术 |
| 91 | 2012年 | 一等奖 | 基于蛋白质及手性氨基酸分析的生物色谱新方法研究 |
| 92 | 2012年 | 二等奖 |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在多肽、蛋白质准确定量及标准物质研制中的应用 |
| 93 | 2012年 | 二等奖 | 生物微纳米与分子马达传感技术研究及其检验检疫应用 |
| 94 | 2012年 | 三等奖 | 核酸ICP-OES和HR-ICP-MS定量测量方法及标准物质研制 |
| 95 | 2011年 | 一等奖 | 高通量、高灵敏度色谱-质谱鉴定系统的建立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
| 96 | 2011年 | 二等奖 | 石英晶体微天平传感技术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
| 97 | 2011年 | 二等奖 | 应用铜离子扩增的可视化检测免疫反应 |
| 98 | 2011年 | 二等奖 | 复杂基体样品的离子色谱分析新方法研究及应用 |
| 99 | 2011年 | 一等奖 | 硼亲和色谱新方法研究 |
| 100 | 2010年 | 一等奖 | 致癌性污染物诱导DNA损伤的高灵敏分析新方法 |
| 101 | 2010年 | 一等奖 | 基于国际比对的维生素高准确度测定方法体系 |
| 102 | 2010年 | 二等奖 | 基于GC/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在生物医学分析中的应用 |
| 103 | 2010年 | 二等奖 | 天然活性成分标准样品相关技术体系研究 |
| 104 | 2010年 | 三等奖 | 生物检材中12种常见毒品的GC/GC-MS测定方法研究 |
| 105 | 2009年 | 一等奖 | 生物标记物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及其相关试剂盒的研制 |
| 106 | 2009年 | 一等奖 | 基于微纳结构的小分子生理活性物质分析新方法研究 |
| 107 | 2009年 | 一等奖 | 几种荧光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生物检测方法研究 |
| 108 | 2009年 | 二等奖 | 免疫纳米催化共振散射光谱分析 |
| 109 | 2009年 | 二等奖 | 新型分子探针设计与应用 |
| 110 | 2009年 | 三等奖 | 微型多功能除盐装置的研制及其在生物质谱分析蛋白质中的应用 |
| 111 | 2009年 | 三等奖 | 单细胞DNA检验及MiniSTR技术研究 |
| 112 | 2009年 | 三等奖 | 新型寡核苷酸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其在核酸和核酸酶检测中的应用 |
| 113 | 2008年 | 一等奖 | 纳米金生物复合探针的制备方法研究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 114 | 2008年 | 三等奖 | 生物质原料及其生物转化过程中组分快速检测技术 |
| 115 | 2008年 | 三等奖 | 纳升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在双向电泳分离后蛋白质N-端乙酰化研究中的应用 |
| 116 | 2008年 | 三等奖 | 蛋白质定位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 |
| 117 | 2008年 | 三等奖 | 蛋白质与DNA直间接电化学分析新方法的研究 |
| 118 | 2008年 | 三等奖 | 电喷雾质谱法研究小分子特等奖异性识别G-四链体和双链DNA及富G序列新颖自组装的发现 |
| 119 | 2007年 | 二等奖 | 质谱新方法与解析新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研究中的应用 |
| 120 | 2007年 | 二等奖 | 电喷雾质谱法研究N-甲基吡咯寡聚酰胺特等奖异性识别HIV-1启动子DNA及碎裂机理 |
| 121 | 2007年 | 一等奖 | 基于DNA分子设计与调控的生物传感检测方法及应用 |
| 122 | 2007年 | 三等奖 | 特等奖殊生物检材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
| 123 | 2007年 | 三等奖 | 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微波辐照对心肌细胞和视网膜损伤 |
| 124 | 2007年 | 三等奖 | 激活型H-RasV12介导细胞转化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 125 | 2006年 | 一等奖 | 蛋白质的定位光学标记与区域结构分析 |
| 126 | 2006年 | 一等奖 | 连续多维毛细管电泳蛋白质分离技术 |
| 127 | 2006年 | 二等奖 | 电化学分析在生物大分子检测中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
| 128 | 2006年 | 二等奖 | 用于卫生检测的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基础研究 |
| 129 | 2006年 | 三等奖 | 基于高分辨MAS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稀土生物效应的新技术 |
| 130 | 2005年 | 二等奖 | 碳纳米管生物电化分析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研究 |
| 131 | 2005年 | 三等奖 | 直接固相镧系荧光免疫分析(DSLFIA)技术研究 |
| 132 | 2005年 | 三等奖 | 一等奖个新的eIF5A蛋白质复合体调控p53和p53依赖的细胞凋亡 |
| 133 | 2004年 | 一等奖 | 生物质谱新方法研究及在复杂生物基质分析中的应用 |
| 134 | 2004年 | 二等奖 | 法医DNA质量控制技术及DNA数据库 |
| 135 | 2004年 | 三等奖 | 内源性蛋白同化激素的GC/C/IRMS分析方法研究 |
| 136 | 2004年 | 三等奖 | 超分子组装应用于电化学生物检测的新方法 |
| 137 | 2003年 | 二等奖 | 纳米碳管电极的构置及在生物分子分离及识别领域中的应用 |
| 138 | 2003年 | 二等奖 | 荧光与发光分析法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 |
| 139 | 2003年 | 三等奖 | 新的遗传标记研究及其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
| 140 | 2003年 | 三等奖 | 蒽醌磺酸三等奖重态与高聚鸟嘌呤核苷酸相互作用的激光光解研究 |
| 141 | 2003年 | 三等奖 | 红外光谱研究蛋白质及芳香胺分子中的氢键结构 |
| 142 | 2003年 | 三等奖 | 共振光散射技术在核酸探针中的应用研究 |
| 143 | 2003年 | 三等奖 | 新型DNA传感技术的研究 |
| 144 | 2002年 | 一等奖 | 生化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 |
| 145 | 2002年 | 一等奖 | 生命起源过程模拟和产物的GC分析 |
| 146 | 2002年 | 二等奖 | 重组人体蛋白FKBP12与新型神经生长促进剂形成非共价键复合物的电喷雾质谱(ESI-MS)研究 |
| 147 | 2002年 | 二等奖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 |
| 148 | 2002年 | 二等奖 | 发光受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分子识别功能研究 |
| 149 | 2002年 | 二等奖 | 自组装仿生膜电极的构置及应用 |
| 150 | 2002年 | 三等奖 | 蛋白质光谱的研究与分析应用 |
| 151 | 2001年 | 一等奖 | 非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 |
| 152 | 2001年 | 二等奖 | 化学衍生-气相色谱法研究糖缀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
| 153 | 2001年 | 二等奖 | 生物质谱法在蛋白质及糖蛋白研究中应用 |
| 154 | 2001年 | 三等奖 |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组织的有机结构及其变化机理 |
| 155 | 2001年 | 三等奖 | 核酸荧光探针的研究与应用 |
| 156 | 2001年 | 三等奖 | 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增殖及凋亡研究中的应用 |
| 157 | 2001年 | 三等奖 | 电子显微镜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
| 158 | 2000年 | 一等奖 | 蛋白质组研究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
| 159 | 2000年 | 一等奖 | 光散射技术及其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应用 |
| 160 | 2000年 | 二等奖 | 免疫层析一等奖步快速检验血清型Glm(3)因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 161 | 2000年 | 二等奖 | 现代分离技术结合生物质谱法研究蛋白质构象变化 |
| 162 | 2000年 | 二等奖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生物样品中稀土及其它超痕量元素的测定 |
| 163 | 2000年 | 二等奖 | 蛋白G毛细管免疫亲和色谱法及其应用研究 |
| 164 | 2000年 | 三等奖 | 多种红外采样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解析研究各种蛋白质二等奖级结构的变性机制 |
| 165 | 2000年 | 三等奖 | 判定运动员滥用人生长激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
| 166 | 1999年 | 一等奖 | 细菌鉴定和检测技术的研究 |
| 167 | 1999年 | 一等奖 | 电分析化学在DNA、血红蛋白及细胞色素C与小分子作用及测定中的应用 |
| 168 | 1999年 | 一等奖 | 利用显微红外谱线增强技术研究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机制 |
| 169 | 1999年 | 二等奖 | 新型快速膜色谱介质的研制及其分离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
| 170 | 1999年 | 二等奖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的方法 |
| 171 | 1999年 | 二等奖 | HLA—A*02亚型与GVHD的相关性研究 |
| 172 | 1999年 | 二等奖 | 压电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 |
| 173 | 1998年 | 一等奖 | 运动性血睾酮变化的测试研究 |
| 174 | 1998年 | 二等奖 | 人工神经网络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
| 175 | 1997年 | 一等奖 | DNA指纹技术研究 |
| 176 | 1997年 | 二等奖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
| 177 | 1997年 | 三等奖 | 重组人生长激素的研究 |
| 178 | 1996年 | 一等奖 | 体内核磁共振方法的建立和在小鼠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
| 179 | 1996年 | 一等奖 | 高效液相色谱在活性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
| 180 | 1996年 | 二等奖 | 苯妥英荧光偏振免疫试剂盒的研制 |
| 181 | 1996年 | 二等奖 |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和显微红外光谱在细胞色素bc1复合物结晶研究中的应用 |
| 182 | 1996年 | 三等奖 | 电转印技术在微量蛋白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
| 183 | 1996年 | 三等奖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胰岛素鉴别试验中应用 |
| 184 | 1995年 | 二等奖 | 径向离子交换色谱应用于生化样品的分离纯化 |
| 185 | 1994年 | 二等奖 | 昆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质谱测定的研究 |
| 186 | 1993年 | 二等奖 | 三等奖到六个月胎儿胸腺结构成分研究 |
| 187 | 1993年 | 二等奖 | 氨基酸快速定量分析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