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代表
“两院院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项目
获奖时间 | 获奖等级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院士 | 所在单位 |
1993年 | 特等奖 | 兴奋剂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实施 | 周同惠 | 中国医学科学院 |
1994年 | 一等奖 | 微量量热方法研究抗癌物质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 王夔 | 北京大学 |
1995年 | 一等奖 | 稀土荧光复合新材料的谱学测定和结构性能关系的应用研究 | 徐光宪 | 北京大学 |
徐端夫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
1995年 | 一等奖 | 多晶X射线衍射在钙钛矿型催化活性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 唐有琪 | 北京大学 |
1995年 | 一等奖 | 气相色谱专家系统 | 卢佩章 | 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 |
1995年 | 一等奖 | 外延膜与衬底晶格匹配关系X射线衍射分析 | 张裕恒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997年 | 一等奖 | 稀土与生命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及其生物功能的电分析化学研究 | 高小霞 | 北京大学 |
1997年 | 一等奖 | 多晶衍射仪研究单晶结构特征 | 张裕恒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999年 | 一等奖 | 新型快速膜色谱介质的研制及其分离分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 张玉奎 | 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 |
1999年 | 一等奖 | 现代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石油产品分析中的应用 | 陆婉珍 |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2000年 | 一等奖 | 蛋白质组研究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 贺福初 |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
2001年 | 特等奖 | 单分子的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 侯建国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01年 | 一等奖 | 毛细管电色谱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 张玉奎 | 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 |
2001年 | 一等奖 | 有机锡化合物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 江桂斌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01年 | 一等奖 | 振动样品磁强计在氧化物巨磁电阻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张裕恒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01年 | 一等奖 | 化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陆婉珍 |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2001年 | 一等奖 | 分子光谱的基础研究及应用 | 徐端夫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2002年 | 一等奖 | 高效分离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技术用于急性肿瘤早诊、治疗有效性监控及其复发预测的方法学研究 | 张玉奎 | 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 |
卢佩章 | ||||
2002年 | 一等奖 | 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金的新技术 | 徐光宪 | 北京大学 |
2002年 | 一等奖 | 色谱模拟蒸馏系列方法的研究与专用软件开发及应用 | 陆婉珍 | 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2003年 | 一等奖 | 电化学STM对手性分子的识别 | 万立骏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白春礼 | ||||
2003年 | 一等奖 | 高效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 | 江桂斌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04年 | 一等奖 | 磁性测量系统和单晶X射线衍射仪在分子固体材料的结构与磁性研究中的应用 | 高松 | 北京大学 |
徐光宪 | ||||
2004年 | 一等奖 |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及相关技术 | 汪尔康 | 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 |
2005年 | 一等奖 | 紫外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 李灿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05年 | 一等奖 | 离子液体和固相微萃取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江桂斌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06年 | 一等奖 | 连续多维毛细管电泳蛋白质分离技术 | 张玉奎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2006年 | 一等奖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微观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徐端夫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2006年 | 一等奖 | STM检测配合物超分子表面纳米结构 | 万立骏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2007年 | 一等奖 | 超痕量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电化学检测 | 万立骏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2007年 | 一等奖 | 半导体纳米晶复合材料在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 李景虹 | 清华大学化学系 |
2007年 | 一等奖 | 在线近红外光谱测定MTBE进料中的醇烯比 | 陆婉珍 |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2010年 | 一等奖 | 高功率密度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 黄本立 | 厦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
2011年 | 一等奖 | 硼亲和色谱新方法研究 | 陈洪渊 |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2011年 | 一等奖 | 浊点萃取和膜萃取技术在超痕量分离和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 江桂斌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13年 | 特等奖 | 亚纳米分辨的等离激元增强单分子拉曼成像技术 | 侯建国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2013年 | 一等奖 | 高灵敏DNA修饰分析新方法 | 江桂斌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13年 | 一等奖 | 纳米光子学测试新技术在光功能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 姚建年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2014年 | 特等奖 | 食品中热点污染物监测控制标准与配套检验方法 | 江桂斌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15年 | 特等奖 | 高灵敏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修饰分析新方法 | 江桂斌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16年 | 特等奖 | 食品(果蔬)中农药化学污染物高通量侦测技术研究与示范 | 庞国芳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2017年 | 特等奖 | 痕量环境污染物的筛查与溯源新方法 | 江桂斌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17年 | 一等奖 | 先进仿生识别材料的构筑及生命分析新方法研究 | 陈洪渊 |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2018年 | 一等奖 | 金属形态分析、识别与示踪方法及其应用 | 江桂斌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19年 | 一等奖 | 扫描探针显微镜与光学系统联用技术在锂电池研究中的应用 | 万立骏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2020年 | 一等奖 | 正倒置一体化显微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用于高性能有机微纳激光研制 | 姚建年 |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
2021年 | 特等奖 | 生物及环境样品中二维纳米材料和有机物的分析表征技术 | 江桂斌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024年 | 特等奖 | 跨尺度宽温域高空间分辨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系统及应用 | 张泽 | 浙江大学 |